工業集聚區發展日新月異。木器、紡織、食品三大產業鏈條日臻完善,青島一木有限公司、青島金羽木業有限公司、青島海王食品有限公司等過億元大項目先后入駐工業區,2004年,杜村鎮工業發展從量的積累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青島市建委對杜村的幫扶是一種
在吃透實情的基礎上,輸血又造血,既注重當前發展,又重視長遠,融入了愛的真情幫扶,幾年來他們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協助曲。
鋪下身子摸實情
杜村鎮2000年全鎮財政收入僅為251萬元,機關干部的工資都難以發放,大部分農民也僅僅是解決了溫飽。自2001年起被青島市委確定為青島市貧困鄉鎮之一,由青島市建委對口幫扶,幫扶時間為5年。
“長期工作在城里,我們真是很難想象欠發達鄉鎮發展是多么困難,農民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自從在杜村鎮掛職以來,市建委人事處謝首發處長徒步走過了16個村莊,和農民攀談,與干部交流,了解社情民意,深入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和謝首發一樣,雖然不是長駐,市建委王愛國、單強煒、馬勃等同志,每月都要抽出幾天時間,來杜村調研,根據杜村實際制定了幫扶措施,確定了“以工業集聚區建設為發展突破口,規劃啟動杜村工業集聚區,以集聚區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扶貧思路。扶貧思路確定以后,青島市建委立即召開了下屬九個單位的扶貧調度會,對整個幫扶工程進行了具體分工,確定了八個單位幫扶資金、一個單位負責工程施工的幫扶方案。期間,青島市建委領導多次深入施工現場協調指揮,現場辦公。
農村的貧窮戶使青島市建委許多同志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僅去年一年,他們就為42名貧困學生捐助3萬多元。他們在孝源店子村建立了大白菜和蘿卜生產基地。
共筑平臺謀發展驅車行使在寬闊的工業區道路上,兩側塔吊林立,廠房蔚為壯觀,活力杜村顯示出蓬勃的發展后勁,大家不禁感慨:沒有基礎配套的先行,就不會有杜村的今日。杜村工業區的迅速崛起,凝結了青島市建委對杜村的“關愛”之情。
幫助搭建招商引資平臺。2002年,青島市建委投入資金300萬元,幫扶杜村規劃啟動了工業區一期工程,規劃建設面積1平方公里,硬化道路6萬平方米,搭建了經濟發展的一級平臺,當年全鎮就引進了內外資企業13家。為加快工業區工程建設進度,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共出動推土、挖掘、裝卸車輛30多臺,日出勞工80多人,全部吃住在工地,加班加點,晝夜不停。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內,高標準、高質量地提前完成施工任務,并且沒有給杜村添一點麻煩。
目前,在青島市建委的大力支持下,工業區已形成總規劃建設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5平方公里,已開發建設面積3平方公里;東部工業區規劃建設面積3平方公里。總計投入配套資金2000多萬元,其中僅2004年,青島建委幫扶投入資金800多萬元,硬化道路12條,鋪設供排水管道20000米;架設通訊光纜8000米;整改各種線路10條,完全實現了路、供排水、電、通訊、有線電視和土地平整的“六通一平”以及綠化、美化、亮化的“三化”目標。青島德寶皮革制品有限公司、青島新嘉華玩具制品有限公司、青島一木有限公司、青島金羽木業有限公司、青島海王食品有限公司等過億元大項目先后入駐園區。工業區企業初步形成了木器家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玻璃制品四大工業組團。
請來專家繪藍圖
“東、西部工業集聚區,南部花卉大世界,西南部明山嶺生態農業觀光度假區,鎮駐地建設以小城鎮建設為主的商業集聚區。”在專家的幫助下,“工業強鎮、花卉名鎮、商貿活鎮”三大發展戰略提出,為杜村人描繪了美好的明天。
“幫扶就要讓她脫胎換骨,不僅為今天負責,更要為明天負責!”基于此認識,市建委主動聯系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為杜村鎮免費進行了城鎮總體規劃,為杜村鎮今后的有序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杜村美好的明天成為招商引資的一筆重要資源,許多客商對到杜村發展充滿信心。青島一木集團公司20家企業,計劃分兩期搬遷完畢,總計劃投資1.6億元。一木集團搬遷后全部達產將為杜村鎮年增加稅收2600萬元,吸納勞動力3000余人。這么大的企業為何全部搬遷到杜村,公司董事長王志強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杜村的規劃非常完美,杜村的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我們就是看好杜村的發展前景!”梁學勇張璋顏波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