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提出并開始實施的挺進西海岸戰略,在去年得以迅速推進并顯現出巨大的成效
———2004:中外資本逐鹿西海岸
一
盤點2004年的西海岸,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一年里,中外資本紛紛加快在西海岸“選
點布陣”的步伐,使以開發區為主的西海岸產業布局和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西海岸正在“越過分水嶺”,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這一變化可以從部分事件中粗線條地歸納為這樣幾個特點:
世界主要船公司加快向西海岸的靠攏,前灣新港區一年新增國際集裝箱航線25條,是歷史上最高的一年,航班因此達到每月420班,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500萬標準箱,聚集在前灣港周邊的物流企業達到上千家,黃島海關業務量的比例已占到青島海關關區業務總量的60%以上。這些數字表明,前灣新港區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的航運網絡基本形成。
國家區港聯動試點在西海岸開始啟動,正式明確了青島自由港的走向,同時,香港招商局投資5億美元與青島保稅區共同開發的國際碼頭和物流中心,使這一試點由構想走向了現實,西海岸在對外開放方面由此具備了國內沿海地帶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大煉油工程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復及“中國石化青島煉油化工公司”的正式揭牌,使西海岸石化產業的框架由此確立,這一進程,為未來幾年內青島石化產業集群的規模和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奠定了核心基礎。總投資17億元的中海油海洋石油工程建設基地項目簽約,形成與世界級的海西灣造修船基地聯手的局面,由此使我市的造船和海洋工程產業,開始高起點、跨越式地進入國內外同行的高端,為這類行業產業鏈的構成和延伸,奠定了極為有利的基礎。去年以來,以中集集裝箱、太平貨柜等中外集裝箱企業投資形成的西海岸集裝箱制造業生產規模異軍突起,中國最大集裝箱制造業基地之一的優勢地位明顯確立。新型鋼鐵基地也正在形成,總投資2.6億美元的浦項冷軋不銹鋼板項目,去年開始進入調試階段。以此為龍頭,最近又有一批不銹鋼深加工項目進入開發區,加上不斷進駐的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的加工和配送等項目,一個面向山東、華北、東北地區的鋼材供應基地正在形成。由中冶集團包頭鋼鐵設計研究總院為主體組成的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落戶,則使西海岸的鋼鐵產業從生產加工提升到具備技術開發、研究、工程設計及工程總承包等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同時,汽車產業中的汽車零配件、專用汽車、客車、乘用車產業能量的聚集,2004年都有了一種明顯的進展,我市汽車龍頭項目在西海岸的聚集和產業鏈條在西海岸的形成,都使西海岸具有了新興汽車工業基地的素質……以這些龍頭產業和龍頭項目為主線,在家電電子產業之后,西海岸的重化工業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也開始形成。
2004年,西海岸第三產業的規模迅速擴大,開發區當年便有近10家現代大型商業、酒店企業布點,其投資的規模、密集度是近年來所僅見的。投資6億元、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的國際貿易中心的興建,以及金融保險等產業的加速聚集,使西海岸的CBD(商貿中心區)正在迅速由構想走向現實。
在民辦教育十分紅火的情況下,高等教育機構在西海岸的聚集,去年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開發區共吸納高等教育建設資金15億元,形成了占地近7000畝、在校生約7萬人的高校群。北京電影學院青島教學基地在2004年年末的奠基,又使西海岸文化產業的投資和發展實現了關鍵性的突破,有了一個潛力極大的基地。由此將使西海岸不僅具有強勁的制造業一翼,也有與之相匹配的文化產業的另一翼。
二
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項目和事件都發生在2004年的西海岸,中外資本如此注目西海岸,調集精兵逐鹿西海岸,絕非偶然,它是西海岸戰略地位變化的一個必然的結果。
城市和區域經濟的競爭,有如戰爭與博弈,先人一步的搶點,一著巧妙的棋子,就是全局勝負、全盤輸贏的關鍵。挺進西海岸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就是這樣一次決定青島未來命運的決策,而在3年前提出的這一戰略,在2004年進一步迅速推進并開始顯現階段性的成果。
這一戰略的迅速推進,使西海岸有了更大的吸引資本的魅力。據了解,2004年,開發區每月吸引外資超過1億美元;青島保稅區全年新增各類項目416個,新增大型物流企業7家,物流功能開始顯現,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11.1億美元,其中出口3.77億美元,同比增長45.9%。這一發展勢頭,使西海岸在區域和城市力量的對比中,在可持續發展的后勁上,戰略地位和戰略優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力量不斷積蓄的基礎上,2004年,西海岸的核心地區———開發區進一步明確了三大產業基地、六大產業集群和六大產業團地的產業發展思路,產業集群和產業鏈迅速形成。產業結構和布局的理順,與投資環境不斷優化的舉措相結合,比如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實現全區覆蓋、社會及環境狀況指數列國家級開發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第一、榮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日趨精簡高效,不斷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把挺進西海岸的戰略行動扎實地向前推進,西海岸特有的發展模式,在2004年開始進入專家的視野……這些運作和變化,從戰略上為中外資本開辟了一塊具有極大投資和盈利潛力的平臺。
國內外資本來西海岸角逐、淘金的同時,進一步把西海岸變成了一個資本聚集、人才薈萃、財富涌流的谷地,為西海岸產業結構和布局的優化,進一步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西海岸由此成為青島在中國東部沿海和東北亞地區區域和城市競爭中的一塊關鍵的砝碼。
三
一著妙棋,全盤皆活。如果我們再把眼光放開,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審視2004年的西海岸,更可以看出挺進西海岸戰略加快推進的分量。
2004年,資本在不斷涌入西海岸核心區———開發區的同時,進一步加快流向相鄰的膠南,原因就是膠南把與西海岸重點發展的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汽車造船等關聯度大、拉動力度大、出口創匯多的配套項目作為引進的主攻方向,全年引進過千萬美元的大項目近20個。與此同時,內資也在進一步流向這里,而且許多金融機構也看好膠南,據了解,去年青島簽訂的8個銀企合作項目,膠南就占了4個……這些變化,是膠南正在明確提升為西海岸一部分的重要因素。同樣的原因,膠州南部作為西海岸的一部分,也正在進入視野。
如果再關注一下西海岸腹地如日照、諸城等地在2004年的一些動作,可以進一步發現,這些與西海岸相鄰但具有不同屬地的地區,在2004年與青島的聯系有了實質性的變化,日照市正式成立了一個“接軌青島辦公室”,這種向青島靠攏的急迫,西海岸的崛起可以說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諸城市則正在籌劃未來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修通后,如何利用到青島西海岸一小時車程的便利條件,加快與青島經濟社會的溝通……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泛西海岸”的概念,在2004年挺進西海岸戰略加快推進和卓有成效的大背景下,正在清晰地浮出水面。
西海岸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一個關鍵的節點,它的迅速崛起,既是膠州灣西部板塊開發和發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乃至半島城市群聯動的重大事件。2004年的一些新的信息,再次驗證了這一點。本報記者于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