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印度洋沿岸由地震海嘯引發的災難震驚世人。不少讀者致電本報編輯部,對山東沿海是否會發生海嘯表示擔心,并對在沿海購房置業產生了不安全感。為此,記者專訪了省地震局局長晁洪太博士。
關于東南亞地區發生的地震海嘯,晁局長表示,這是地球正常活動的結果。全球平均每年發生7級以上地震的次數
大約是19次,今年也是19次,并沒有超過正常水平。
此次東南亞地區的地震發生后幾分鐘內,全球地震臺網就已監測到,包括我省的地震臺網也記錄到了這次地震,這是因為地震波的傳遞速度是極快的。相反,海浪傳遞能量的速度是較慢的,平均每小時600-700公里。從此次東南亞的災難來看,從地震發生到引發海嘯登陸各地,有1-3小時的時間,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預警。但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各國家地區之間沒有聯動機制,又加上正值周末和圣誕假期,海邊度假人群密集,人員傷亡大是必然的。
從歷史上看,我省從未有發生海嘯的記載。我省的海岸線綿長曲折,海區海水一般較淺,渤海平均深度18米,黃海平均深度44米,一般不產生地震海嘯。而且,鄰近我省的海區沒有現今活動的板塊俯沖帶和海溝構造,所存在的海域活動斷層的垂直差異運動不足以在海底形成大的位移,已發生的地震震源斷層多為走滑型或傾滑型,所以大多數地區發生地震海嘯的可能性不大。大洋海嘯對我省沿岸也無影響,主要是因為海區大部是淺水大陸架地帶,該帶平緩寬闊,外圍又有成串的島嶼、暗礁環繞,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嘯波的傳播。所以,在沿海購房置業的人士盡可放心。
我省雖然沒有發生地震海嘯的條件,但陸地和海域都存在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構造條件。此外,沿海地帶由氣候原因引起的風暴潮等對我省影響較大,房屋設計及城市的規劃都要考慮這個問題。李海燕 報道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