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難提供大量用地 經濟適用房供應前景堪憂
建設部明年重保中低價房屋建設
12月27日,在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建設部部長汪光燾表示,中國將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包括限制非住宅及高檔和大戶型住房建設,加大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措施。
汪光燾表示,
目前住宅占房地產市場供給的2/3,非住宅占供給的1/3,住房與非住房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同時,非住宅的空置率還在上升。為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2005年中國將支持對危舊住房改造和困難企業利用自有土地組織住房困難職工集資建房,搞好城鎮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研究解決進城務工農民住房問題。
同時,嚴格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加大歸集力度,加強監管,保障資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率,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購房。
盡管北京市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14331元,但群眾對于經濟適用房等中、低價房屋的需求依然強烈,部分項目的需求與供應之比甚至是幾十比一。據市建委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11月底,本市今年經濟適用住房項目累計新開工255.62萬平方米,累計竣工183.63萬平方米。例如,僅12月份重點項目,如三環新城一期約30萬平方米建筑已經全面結構封頂,其中7、8、9號樓已通過竣工驗收,可以交房;而總建筑規模12.6萬平方米的翠谷玉景苑小區也實現了全面入住。因此,“全年新開工300萬平方米、竣工2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的計劃要求預計年底可以完成。
雖然,明年北京還將按照2002年制定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計劃,新開工建設300萬平方米的經濟適用房,但有沒有新項目卻“不好說”。其實,今年開盤的所謂新的經濟適用房項目就已經是在售經濟適用住房項目前兩年“老項目”的后期了,而一些項目明年發售的部分也早已被排號透支了。因此,大部分群眾認為,為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經濟適用住房建設仍應高速發展。
雖然,建設部等主管部門已經確定了政策方向,但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人士紛紛認為,從北京的實際情況來看,有關部門目前已經難以提供大量用地,以用于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計劃,再加上經濟適用住房的利潤率相對較低,也比較難以吸引開發商的熱情。(文/肖賓)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