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進入朝鮮市場的中國企業鳳毛麟角,基本上都是借助私人關系和歷史上的淵源。中國企業以民間身份大規模進入的通道一直沒有建立。首屆平壤國際商貿節發出的邀請,是朝鮮官方正式向中國企業拋出的繡球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方蓓報道
12月17日,朝鮮駐華大使館商務處會同朝華友
聯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05年5月16日-19日將在平壤召開“首屆平壤國際商貿節”,這將是朝鮮歷史上首次舉辦如此大規模的國際商務活動。
當記者問到這是否意味著朝鮮首次向全世界表明自己的對外開放政策時,朝華友聯首席新聞發言人張平代表“朝鮮有關部門的獨家授權單位”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朝方的習慣說法叫經濟調整,當然我們中國人可以理解為是一種開放,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平壤商貿節堪比中國廣交會
朝鮮駐華使館商務處一秘金龍世介紹說,首屆平壤國際商貿節暨第八屆平壤國際商品博覽會是在平壤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商貿活動,由朝鮮貿易省和貿促會主辦,將邀請朝鮮內閣總理參加開幕儀式。主辦者在活動期間將組織超過20萬人次參加,包括政府采購團體,朝鮮企業和群眾。外國企業可以在活動期間展示他們的
產品并尋找朝方合作伙伴。
與前七屆平壤國際博覽會不同,本次商貿節將新增投資貿易洽談會、朝鮮特色商品(如高麗參、松茸等)訂貨會等內容,完全按照國際化標準操作。據透露,商貿節計劃邀請300多家包括美歐企業在內的國際參展商。
朝華友聯副董事長程鵬指出,“此次商貿節的意義和在朝鮮的地位十分類似于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廣交會”,1979年秋季廣交會是當時中國人一年中唯一接觸先進外國商品和技術的機會,普通百姓可以在廣交會中買到平時無法買到的商品,企業和機關能在廣交會期間接觸到外商,并有機會同外商洽談有關合作。
本次商貿節選擇在2002年朝鮮經濟調整政策實施兩年后,朝鮮市場巨大的物質需求潛能被激發出來的時期舉行。朝鮮政府意圖通過商貿節的形式邀請中國企業進軍朝鮮市場,獲準參展的中國企業將意味著首批獲得在朝鮮市場“跑馬圈地”的入場券。
朝鮮向中國企業提供優惠
朝鮮使館商務處二秘徐承權指出,朝鮮已出臺了許多有利于招商引資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對于這次中國企業到朝鮮投資我們政府將會采取優惠的政策”。
2003年,朝中貿易額首次突破了10億美元,占朝鮮當年進出口總額30億美元的1/3;2004年1-9月,兩國貿易
額已接近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11月,朝鮮貿易相來華訪問,同中國商務部部長進行會晤,這也是十年來兩國第一次在經貿方面的部長級會談。據悉,兩國民間投資保護協議正在緊張地討論中。一個空白的市場豁然出現在中國企業面前。
但畢竟,朝鮮仍然蒙著神秘的面紗。中國企業進軍朝鮮的商機何在?
程鵬指出,朝鮮出口第一大類就是礦產資源。朝鮮鎂礦儲量為世界首位,煤礦儲量為亞洲第二,金、銀、錳等的儲量均為世界前列。朝鮮進口類型主要是機械、化工、電子、輕工、食品等。
朝鮮經濟改革將有“重大突破”
程鵬介紹說,今天的朝鮮商業活動仍然相對比較單一,但經濟復蘇的跡象也十分明顯。在部分外匯商店中,許多外國商品開始陳列,并不乏如“整體廚房”等較高檔次的外國商品,其中90%來自中國。雖然商品的售價要高于中國,并要求以美元等外匯結算,但顧客中不乏朝鮮本國買主。依靠海外500多萬僑胞,一些朝鮮人每年都能獲得數目相當可觀的外匯,在平壤等大城市形成了購買力比較高的消費階層。許多朝鮮政府機關都成立有三產公司尋找外商合作。
開放國門:“摸著石頭過河”
朝華友聯首席新聞發言人張平指出,朝鮮的對外開放“應該說在朝鮮的領袖金主席在世的時候就開始了”,比如說圖們江三角洲的開發區,“它的經濟調整類似中國鄧小平同志所講的摸著石頭過河,而不是像以前外界的一些說法,朝鮮不開放,不是這個情況”。
張平說,由于西方對朝鮮的制裁,外界對向朝鮮投資或經貿往來會有擔心,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擔心并不能代表朝鮮的黨中央和他們的領導人就是要閉關鎖國,就是要不開放,不是這么回事。朝鮮的外交官大多在中國留學多年,朝鮮的留學生也到過歐美國家,對于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潮中的朝鮮,他們非常清楚。“閉關鎖國是沒有出路的,這是常識,咱們不要低估朝鮮領導人的水平。只不過朝鮮的經濟調整必然會根據本國的國情經歷一個或緩或快的過程。如果要說朝鮮在這個過程中,對外商的政策會不會變化,仍然可以套用中國改革開放中的話來回答:五十年不變,五十年以后更沒有必要變了。”
張平還透露,朝鮮的經濟調整進程在不久的將來會有“重大突破”,而且步子也會更大。在農村,朝鮮已實行了兩年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調整發展的力度比中國當年要大得多。
朝華友聯商務部經理楊耿指出,明年的平壤商貿節就是朝鮮經濟調整戰略進一步深化的信號之一。前七屆平壤博覽會都是朝鮮官方主導,而這次交由朝華友聯這個民營企業承辦,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突破。該公司高層和業務骨干大多數是東北抗聯老戰士的后代,也同朝鮮領導同志有著不同尋常的世代友誼,是朝鮮貿易省官方授權、負責中國民間赴朝商務服務的唯一合法機構。(方蓓)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