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二手房市場極不規范,中介機構整體信譽度低,以至成為市民投訴的一個熱門行業,中介提高自律意識和規范服務成為社會的呼聲。然而,在我們將矛頭指向中介時,也不
得不重視另一種現象:那就是部分市民在通過中介看好房屋后就撇開中介而與房東進行私下交易。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實乃出市民誠信意識
和自律行為的“缺位”。
這種有違市場游戲規則的行為讓中介機構在甚為無奈的同時舉起了法律的武器,通過司法途徑為自己討回了中介費。這說明在市民道德自律暫時“缺席”的情況下,中介機構只有借助于法律這一杠桿,才能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市北區法院受理的這起案例再次啟示我們,在崇尚信用的文明社會,誰背離了誠信這一“游戲規則”,誰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實,就這件案例本身來講,也頗有值得絮叨之處。由于二手房屋交易政策性強,手續繁雜,涉及貸款、產權、過戶等系列問題,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出“婁子”。因此,撇開中介的交易行為可能會隱藏著許多風險。而依托一個信譽佳、實力強的品牌專業中介機構則不僅可以節省各類繁瑣的手續,中介機構全程跟護的服務也可以為房屋的權益保障構筑一道“防火墻”,從這個意義上說,逃避中介費是一種得不償失的短視行為,不僅喪失了做人準則,還可能帶來交易隱患。周建亮
特約編輯:廣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