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2月26日電(郭妍)近日陜西各高校相繼舉行了畢業生人才招聘會,一些大學生在求職簡歷上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令用人單位十分反感。
在招聘會上,記者隨手翻看了十多個畢業生的個人簡歷。在評語一欄大多寫著“該生在校期間學習刻苦、成績優
異、團結同學、尊重老師”之類大同小異的概括性的總結,并且大多寫著是班干部,“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在校成績多在90分以上”。當然不能排除有的高分確有其事,但每個人每門功課都是90多分恐怕多少有些“水分”。
據了解,這種個人簡歷與事實出入較大,只談優點不談缺點的現象在畢業生的簡歷中較為常見。近日,有關部門發現少數大學生為找工作故意挪用他人的《畢業推薦表》,同時和不同的公司簽下就業協議。甚者有個別人假造證書欺騙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對此十分反感。
明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將達338萬人,比今年凈增58萬人。雖然增幅有所回落,但壓力有增無減。陜西明年畢業14萬人,增加了兩萬多人。一位姓李的男生無奈地說,在簡歷上過分夸大自己是不對,可就業壓力這樣大,大家都把自己寫得那么好,你要是不照著寫一定被人比下去。一位姓趙的女生對同時與多家企業簽協議的情況十分不滿,她認為這些學生主要是圖個多重保險,可從容地挑一個條件最好的工作,但一個人占據多個就業崗位對其他同學不公平。
幾家參加招聘會的大企業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簡歷已不是招聘人才的主要依據了,他們更看重人才的真實本領和個人品德。誠信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員工不講誠信企業又何來信譽可言。對那些在簡歷里弄虛作假甚至偽造證書的學生,只要查出來企業立刻中止協議。一些中小企業表示,每年參加招聘會都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可忙活了一陣簽了十幾個人,最終到企業報到的只有兩三個,影響了企業的管理和正常工作的進程。他們現在已經開始提高違約金的數目,力圖讓畢業生在簽訂就業協議書時謹慎行事。
對學校來說,本校的畢業生不講誠信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并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就業的難度。陜西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采取一系列相關措施來規范畢業生的誠信,如加大對畢業生簡歷的檢查力度,認真核對成績和自我鑒定的真實程度,從根本上杜絕弄虛作假;制訂一些懲罰措施對那些惡意違約、無故不上崗的學生處以經濟上的處罰。當然經濟處罰不是根本目的,學校這么做也是為了讓畢業生在簽訂協議時要認真謹慎,思考這份工作是不是最適合自己,不要盲目與用人單位簽下協議而事后后悔。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