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劣質奶粉曝光 激起民憤
阜陽市2003年5月1日以后出生、以奶粉喂養為主的嬰兒中共有輕中度營養不良嬰兒189例,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劣質奶粉造成的。
這樣的鑒定結果除了令國人震驚之外,其損失幾乎是無法衡量的,為每一個大頭娃娃的一
生埋下了沉重的負擔。
此后,唐山、浙江、西安等地相繼查出大批劣質奶粉。有消息稱,在這次看似嚴厲的查處行動中,最主要的行動是查處奶粉本身,而對生產奶粉的企業卻網開一面。實在激起民憤的企業雖被查封,但在此之前,企業老板已經將能轉移的資金全部轉移,留下了一個空殼企業,查封對他們來說,損失有限,仍然可以東山再起。這樣的欺詐成本,欺詐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11月-伊利牛奶生產日期風波
11月22日,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乳粉、液體乳制品、含乳飲料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公告》稱,在檢查中,質檢人員發現“伊利”牌袋裝酸奶提前兩天標注生產日期。
伊利“早產奶”話題:食品安全與質量才是第一位的
酸奶標簽上的生產日期究竟應該怎樣標注,是以灌裝、封口后的時間為準,還是經過檢驗合格后的時間為準,很多人都拿不準。近期有關伊利“早產奶”事件引發眾多爭議,將這一原本普通消費者并不清楚的“業內”問題曝了光。在采訪中,一方面伊利公司堅持認為酸奶提前標注生產日期是業內“行規”,符合行業相關標準;另一方面質監部門也表示此次對伊利問題奶的處理依據相關條例,沒有錯誤。
12月-禁鮮令引業界嘩然
《食品標簽國家標準實施指南》規定,鮮奶的標準術語應該是生鮮奶,即國際標準所稱的原乳,即剛剛從奶牛身上擠下的奶才稱得上是鮮奶。因此,該標準也被業界簡稱為“禁鮮令”。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占據各大超市貨架的“鮮牛奶”、“鮮橙多”、“真鮮橙”等“鮮”類食品,在明年10月1日以后,將禁“鮮”!
乳制品禁鮮令將如期執行 乳業經營尚需誠信自律
正值由國家質監局頒布的奶業禁鮮令引起業界一片嘩然的風口浪尖之際,昨天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2004年第二次會議在京悄然舉行。也正由于這樣的敏感背景,這次原本是行業內的常規性會議也變得格外引人關注,國內各大乳品公司的總工和乳業界知名專家悉數到會。
12月-伊利集團涉嫌挪用巨資 董事長等5高管遭拘留
自12月17日以來,因涉嫌挪用伊利飼料公司和總公司巨額資金用于個人營利,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董事長鄭俊懷、副董事長楊桂琴、財務總監張顯著、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業部經理郭順喜等5名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
伊利股份新管理層集體亮相 堅決否認蒙牛接管
在媒體記者和公眾輿論的壓力下,伊利股份新管理層昨天集體亮相,第一次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公司方面對于一些敏感話題作了簡單解釋,最具眼球效應的無疑是蒙牛接管收購伊利的傳聞。對此,伊利高層反應十分激烈,堅決否定了這樣的說法。
檢察機關透露:伊利五高管被刑拘緣于挪用公款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22日電(記者
湯計)記者22日從自治區檢察機關獲悉,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鄭俊懷等5名高管日前被刑拘,緣于挪用公司的兩筆公款。
伊利股份高層管理人員向記者證實,2000年至2001年,伊利股份董事長鄭俊懷等人未經董事會同意,先后挪用1590萬元和1400萬元分別給呼和浩特華世商貿有限公司和啟元有限責任公司用于經營。檢察機關對鄭俊懷等人從立案到刑拘,都緣于挪用這兩筆公款。
涉嫌挪用巨額資金 伊利集團5名高層管理人員被刑拘
新華網呼和浩特12月20日電(記者
湯計)自12月17日以來,因涉嫌挪用伊利飼料公司和總公司巨額資金用于個人營利,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董事長鄭俊懷、副董事長楊桂琴、財務總監張顯著、公司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李永平、原奶事業部經理郭順喜等5名高層管理人員,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刑事拘留的強制措施。
2004年,伊利集團董事長等人違法挪用資金問題暴露。7月2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通知伊利集團:將派調查組進駐伊利,調查伊利集團的有關問題。8月中旬,調查組正式進駐伊利,9月中旬調查工作結束。
12月-三元老總辭職被批準
前天,三元正式發布的《董監事會決議暨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公告》顯示,三元于12月17日召開的董事會及監事會審議通過了“同意郭維健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同意聘任鈕立平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據有關人士透露,三元股份老總郭維健已經被董事會批準同意辭去總經理職務,根本原因就是“三元在上市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