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不應盲目夸大中國房地產“泡沫”跡象
新華網三亞12月19日電(記者趙葉蘋王英誠)正在此間參加2004中國地產經濟主流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表示:在采取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之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存在一定的泡沫跡象,但是不存在泡沫房地產,不應盲目夸大中國房地產存在的“泡沫”。中國房
地產究竟有沒有出現“泡沫”?這個“泡沫”到底有多大的破壞力?在即將過去的2004年里,這些一直都是中國房地產界爭論不休的焦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比較美國在大量農民向城市轉移的歷史過程中,其房地產占GDP的比例保持在20%-30%左右,而且長期保持在10%的水平;而在中國,據國家統計局計算,中國目前房地產占GDP的比例是1%。從1%提高到10%,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因此中國的房地產仍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認為,在本輪宏觀調控之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確實存在一定的泡沫跡象。這些泡沫跡象主要表現在:房價與居民收入比過高,按照國際通用指標,兩者之間比例控制在3-6倍是比較合理和安全的,中國部分地區則達到7-8倍;房價和房租比不平衡,房價上升幅度過快,2003年之前,是以5%的速度上升,2003年達到13%,2004年上半年達到11%,出現一種房價升,房租降的現象;投資比例過大,據對上海25個小區23600戶居民的抽樣調查,從投資角度購房的占26.7%,超過國際20%的指標。許家印認為,適當的房地產泡沫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尤其在一個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但房地產泡沫和泡沫房地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泡沫房地產具體表現為價格高于價值若干倍,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目前并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新世界中國地產有限公司廣州地區總監耿樹森認為,收入和房價比作為衡量是否出現泡沫的標準不一定合理,房價高不一定就是泡沫。房地產作為一種商品,其價格應由市場來調節。香港、紐約等城市的房價在同一時間存在10倍的差距,只要房屋的價值能夠承受這樣的價格就不存在泡沫的說法。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顧云昌表示,別的國家可能會出現泡沫房地產,但是中國不會,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吃飽,還處于饑餓的狀態,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需求量很大。
巴曙松指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對國際市場的泡沫言論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回應,并不能簡單的類推,中國市場有它獨特的地方,一方面我們要有歷史眼光,另一方面也要有國際視野,要有房地產業自身的內省反思。中國房地產市場實際上增長得并不快,其發展實際上還滯后于中國GDP的增長,因此不能盲目擴大中國房地產的“泡沫”跡象。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