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靜雅
寧波晚報訊前天,數十名買賣房產的市民涌入江東華晨房產索要房款的事發生后,不斷有讀者和房產業內人士打電話到本報,揭露房產中介黑幕,質疑二手房交易中的種種不正常現象。
質疑一:屢演“雙簧”為何無人發現?
昨天和前天,通過華晨房產買賣房子的客戶紛紛趕到江
東法院登記,大家這才發現,20多套通過華晨房產交易的房子中,至少有五套房子的買主是一名齊姓女子,有七套房子的買主是一名陳姓男子。在場的賣主才恍然大悟:買主和中介在演“雙簧”,一起空手“套”他們的房子,然后再將房產證拿到銀行抵押貸款并將貸款挪作它用。
一位賣房者說,他懷疑陳某就是華晨房產公司的業務員,因為他好幾次到華晨房產去辦手續,都發現陳某在喝茶,而且不像一般客戶一樣拿著一次性杯子,而是拿著一個有些發黑的玻璃杯。問他為何總在華晨房產,陳某說他是來看在房產公司工作的朋友。另一賣房者告訴記者,齊某的姓名只和華晨房產一位業務經理的姓名差了一個字,她可能是她的妹妹或姐姐。曾在華晨房產公司工作過的一位女士告訴記者,齊某和陳某都是華晨房產員工的親屬或朋友。
昨天晚上,不斷有讀者打進本報新聞熱線電話質問:為什么陳某和齊某在很短的時間里買進多套住房,在房產交易中心過戶和在銀行抵押貸款時,都沒有被注意到?“股市大股東變化還要公告,而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通過同一家中介公司購進這么多套房子,有關單位為什么沒有采取措施?至少也應該了解一下情況。”一位姓張的先生說。
“如果中介和買主一起勾結起來,將賣房人的房子過戶卻不付款,然后中介公司依法宣布破產,賣房的人即使打贏了官司,也無法足額拿到房款,這太可怕了。”汪女士在電話里說。
質疑二:客戶的錢被中介拿去干什么了?
在華晨房產事件中,許多客戶對中介公司將客戶的錢拿去干什么這一疑問百思不得其解。
用于公司的日常開銷?不大可能,近幾年寧波的房產中介生意很火,用中介費養公司綽綽有余,根本用不著挪用客戶的錢補公司虧空。
用于炒房?雖然中介公司參與炒房是被國家法規所禁止的,但以本公司業務員或親屬的名義炒房已經是中介行業公開的秘密。但即使中介違規炒房了,寧波的房價近幾年一直在上漲,中介將錢還給客戶也不成問題。
昨天,記者為此采訪了幾位房產中介業內人士,他們揭開了客戶房款被挪用的真相:房產中介業本是小本經營,卻要經手數目巨大的房款,上規模的公司長期有上千萬的房款停留在公司,成了一個小銀行。于是,一些公司便將客戶房款挪用去炒房、炒股、放高利貸或用于賭博。如果虧了,老板為了快速修復資金鏈,只好以自己親屬或公司業務員的名義買進房子,用各種花言巧語使房東在拿到少量錢或根本未拿到錢的情況下同意將房子過戶,待過戶后,馬上拿著房產證到銀行去抵押貸款,用抵押來的錢再去救場。有時為了救場,中介甚至會高價買進低價售出“套錢”。天長日久,終有一天資金鏈會徹底斷裂,老板只好卷余款跑掉或自己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宣布企業破產,客戶拿不到足額的房款。
昨天晚上,另一家中介公司的一名業務員向記者反映了她所在公司的一些違規操作問題。據她介紹,公司在安徽、四川等地炒房,幾名得力業務員已經遠赴外地開展業務,錢都是寧波客戶的錢。“這一行我越做越怕,萬一外地房價下跌,客戶的錢不就沒了嗎?”這位女士說。據她介紹,如今,我市少數房產中介公司已經涉足異地炒房、炒股、放高利貸等行業,有的老板還到澳門去豪賭。
“我今天已經向公司辭職了,怕被卷進去,你看著,過不了多久,還會有中介公司出事的。”這位女士說。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