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個堪稱作文能手的小學生,朗讀表現卻是差強人意。記者在特級教師賈志敏的一次講座中看到,一個簡單的句子,幾個孩子在賈老師的提示下,居然連讀三遍才勉強符合要求。記者通過進一步的采訪發現,隨著多媒體課件等工具的使用,傳統語文教學中頗受重視的“朗讀”逐漸成為了一片新的貧瘠地帶。
簡單的兩個字“你走”通過不同語音語調語境的變化,可以有多達6種的含義;課本里標題前的阿拉伯數字不能簡單地只讀數字,而要讀作第*課……這些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功在一些孩子腦中,幾乎已逐漸喪失。
當天用于朗讀練習的作文都是一些小學生的優秀習作,首先進行的是一篇名為《深深的吻》的佳作朗讀。一個長辮子的女孩首先站了起來,信心十足地念了起來。一遍,不對!兩遍,依然不對!最后在賈老師的提示下,女孩勉強讀對了題名的語調語音。之后一些孩子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難得有孩子朗讀一遍就能過關。
標題《深深的吻》按照正確的讀法,應該有兩個重讀音,分別落在首字“深”和末字“吻”上。第二個“深”和“的”則應讀為輕音,其中還要注意的是上海方言中只有平聲而無仄聲,因此在類似“吻”等第三聲字眼上,拐個彎讀滿三聲也很重要。
四年級的奚同學告訴記者,本來在早讀課上同學們還有一些機會朗讀課文。但是自從到校時間推遲后,原先的早讀課程也取消了,加上老師都是用PPT來教授課文,在課堂上也不重視指導他們的日常朗讀,因此學會一篇課文卻不會朗讀的現象并不罕見。奚同學的說法得到了不少同學的默認,一些學科老師對于朗讀教學的忽視,使孩子們的朗讀能力無法提高,甚至出現倒退的跡象。
“朗讀是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之中最核心的一個方面。”賈志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從事語文教學46年,即使在多媒體課件普遍運用的今天,賈老師依然堅持此種觀點。在他看來,朗讀是一種知識的記憶與積累,是對文章感情的理解和體會,因此在“朗讀教學”被一些語文老師忽視的今天,金蘋果學校的“朗讀教學”卻成為一門由校長親自領銜授課的學科。
“自從多媒體課件被引入課堂,能寫一手好板書的老師越來越少,和這種現象類似的則是,有些語文老師電腦用得呱呱叫,卻教不好課文朗讀,孩子們自然不會朗讀。”賈老師認為多媒體課件注入課堂不應該成為一些傳統授課方式的替代,而是一種技術上的補充和更優化。
記者在金蘋果學校內,聽了一堂由賈老師教授的朗讀課,臺下聽課的不僅有四、五年級的學生,還有一些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在賈老師的調動下,學生朗讀的熱情逐步升溫,四年級課文《帽子的秘密》和五年級課文《啊,故鄉那輪明月》成為學生們爭相朗讀的作品。
“英語教學中的語感需要用朗讀背誦去培養,語文作為一種母語教學,語感的培養也同樣重要,而朗讀則是最為有效的語感培養方法。無論什么時候,朗讀能力的培養都非常重要。”采訪快結束時,賈老師如此表示。
(記者李芹)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