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美國在太平洋中部海域進行了近兩年以來的第一次導彈防御系統全程飛行試驗,但攔截彈道因發生了熄火故障而未能發射升空,導致試驗失敗,這項耗資數十億美元的反導盾牌項目再次遭受重大挫折。
美國國防部導彈防御局12月15日發表的聲明稱,一枚攜帶模擬彈頭的目標導彈從位于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
成功發射升空。但預定從太平洋中部的夸賈林環礁島發射的攔截導彈卻因為出現了原因不明的異常而在發射井中自動熄火,本次耗資8500萬美元的攔截試驗宣告失敗。
導彈防御局發言人理查德·萊納表示,本次試驗原本應該在12月9日進行,但由于阿拉斯加發射場的天氣狀況不佳以及目標導彈上出現了一些技術故障(一塊內部電池失靈),軍方不得不將試驗推遲了近一個星期。
美國導彈防御局試驗前曾經表示,此次試驗的主要目的是搜集相關數據,對導彈防御系統的硬件和軟件指標進行評估,因此攔截導彈是否能命中目標并不是根本目標。軍方透露,本次試驗的獨特之處在于,攔截彈首次使用了和作戰系統相一致的助推火箭,模擬敵方導彈也是首次從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島發射升空。
盡管如此,美國軍方還是希望布什總統在今年的12月能宣布導彈防御系統具有部署能力。目前導彈防御系統部署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只是最終點火發射環節上還存在幾個機械問題。按照計劃,6個攔截導彈系統將部署在阿拉斯加,而預警雷達系統將部署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以及本土周邊游弋的戰艦之上。加州的范登堡軍事基地也將部署另外兩個反導攔截系統。15日的攔截試驗失敗后,曾經在里根總統的國防部中擔任首席武器試驗官的菲利普·科伊爾表示,這意味著兩年來都沒有進行過一次攔截試驗的導彈防御計劃遭遇了嚴重的挫折。據悉,美國的上一次導彈攔截試驗是在2002年的12月進行的,當時攔截導彈攜帶的120磅重彈頭沒有能夠與推進火箭成功分離,因而沒有擊中目標導彈。(子夜
中國日報特稿)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