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龍潭公園游客人數劇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來看塌陷的。從目前種種跡象看,五龍潭的塌陷還在繼續,但原因至今未明!」ㄕ䲠z
核心
提示
2004年10月28日凌晨,濟南名泉五龍潭潭池突發局部塌陷,這一小小地質災害卻引發了濟南坊間的不安。
塌陷再次讓人們聯想起“五龍潭底有秦瓊故宅”的傳說。
種種跡象表明,五龍潭的塌陷還在繼續。
但令人遺憾的是,塌陷并未引起有關方面的足夠重視,在管理責任及資金等因素制約下,有關方面并沒有采取有效措施查找塌陷原因。
相關鏈接 五龍潭
又名烏龍潭、龍居泉。金《名泉碑》著錄,稱灰灣泉,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記載,五龍潭池當時稱“凈池”。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卷十九載,宋代,這里又稱“四望湖”。五龍潭位于濟南濼源橋北,南與趵突泉百米相距。
潭池石砌,長70米,寬35米,水深平均4米,潭池長年涌水,久旱不涸。五龍潭周圍共有大小泉池29處,共同組成五龍潭泉群,為歷下十六景之一。
五龍潭塌陷與此前怪象
10月28日,濟南著名的景點五龍潭突然塌陷。
潭邊一家茶樓的老板陳允憲回憶說,10月28日凌晨3時,“轟隆”一聲巨響把他從睡夢中驚醒!熬拖癃{吼。”陳說,由于天黑怕冷,他并沒有出門察看。
早上8點多鐘,陳允憲醒來后發現茶樓東面的亭廊上擠滿了晨練的老人,五龍潭一片20多平方米的水面正咕嘟嘟地涌著水泡。
陳允憲描述當時的情景像“百泉噴涌”!
噴涌現象大約持續了20分鐘。等水面恢復平靜,大家發現冒水泡的那片潭底竟然整體塌下去,深不見底。
當天上午,公園工作人員探測:潭底塌下去的地方長約5米,寬約4米,塌陷約3米左右。
陳允憲回憶,在五龍潭塌陷之前4個月,就已出現了怪現象。五龍潭西南面一處名叫潭西泉的泉池本來清澈見底,但6月1日,泉池突然間向外噴涌類似白石灰的東西,顆粒大小像粗鹽,整個泉池被染成了白色,這種現象持續了整整一天。
陳允憲說,塌陷前幾天,五龍潭底沿南北走向已裂開了一個大縫,但當時人們都沒有注意。
五龍潭公園經營科科長董大鵬也講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2003年濟南各大名泉全部干涸停噴,五龍潭潭池偌大的水面也縮減至不到十多平米,但潭內的魚及烏龜卻少見死亡,一些身長一米的大魚甚至不見了蹤影。
“按理這么小面積的潭水很難容下這么多的魚,所以我們一直懷疑五龍潭下面存有大的溶洞!倍簌i說。
自第一次塌陷后,種種跡象表明,五龍潭的塌陷還在繼續。
濟南《生活日報》報道:10月31日清晨,五龍潭泉水突然變渾,并伴隨著一串串水泡從潭底冒出,水位也突然上漲了兩厘米,地質專家推測,泉水變渾冒泡可能是發生新塌陷所致。
與此同時,公園人員發現,潭池西南臨岸的路面裂開了一條三四十米長、六七厘米寬的裂縫,路旁的石凳變得歪斜,向潭池方向傾斜。
12月5日下午,五龍潭清澈的水面突然間開始噴涌黃色的濁流,泉水再次變渾。
“這樣塌陷下去,究竟會不會威脅到我的茶樓啊?”陳允憲面色憂慮。
秦瓊故宅傳說與史實真偽
五龍潭潭底此次突然塌陷,給原本在濟南盛傳的“秦瓊故宅在五龍潭底”的傳說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坊間流傳的故事稱,唐開國大將秦瓊祖籍濟南,唐太宗李世民封秦瓊為唐左武衛大將軍,并敕命其在濟南修建府第。秦瓊過世后,他的后人住在這里。
秦瓊后人因無法施展抱負,約知己好友借酒澆愁,吐些怨言,卻被奸人密報朝廷;噬下牶蟠笈,下旨查抄秦瓊府。
就在朝廷人馬即將到達濟南時,突然間雷雨交加,隨即秦府轟然塌陷,塌陷處形成滲坑,大量水冒出,自此秦府便神秘消失,被一池潭水取代,形成了現今的五龍潭。
據傳曾有水性好的青年扎入水底,果然見到一座豪華府第,大門上書有“秦瓊府”三個大字。
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在《復龍祥觀施田記》中說:“聞故老言,此唐胡國公秦瓊第遺址,一夕雷雨,潰而為淵!1987年,濟南市園林局在五龍潭修造公園時,在潭邊挖出一塊年代不詳的石碑,碑上刻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石碑的出土,使得很多市民對傳說更加深信不疑。
一些文史專家也開始關注這個傳說的真偽。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銘曾參與發掘秦瓊父親的墓葬,李銘介紹說,1995年初,在濟南經七路小緯六路銀行宿舍樓施工中,發現一座石室墓葬。從一塊折為兩段的墓志銘上得知,墓主人是唐代開國元勛秦瓊的父親。
“從墓志銘可以發現,過去傳說秦瓊故宅在五龍潭實為誤傳,根據銘文秦瓊故宅應在今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李銘說。
李銘同時認為,根據史料記載,北魏隋唐時,五龍潭尚是大明湖的一部分。宋代以后,大明湖湖水漸干涸,才形成五龍潭與附近各泉水。
所以唐代秦瓊府第陷沉五龍潭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對于五龍潭挖掘出那塊寫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的石碑,李銘認為“很珍貴!”有重要考古價值。
濟南教育學院名譽院長、著名學者徐北文結合坊間傳說,解釋了這塊石碑沉于五龍潭的典故。徐北文說,秦家家道中落后,其子孫無奈只好將府第出賣,但這塊表明祖宗身份的石碑卻無人敢賣,最后只好抬到了五龍潭附近花店街上秦氏祠堂收藏。
但這座秦氏祠堂并非是秦瓊這一支秦姓的祠堂,這戶人家當然很樂意攀上秦瓊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祖先,所以他們就大肆宣揚五龍潭一帶就是秦瓊故里,這樣以訛傳訛,五龍潭的傳說也就應運而生。
泰安地陷與地質專家推斷
雖然秦瓊故宅在五龍潭的傳說被專家否定,但五龍潭潭底塌陷的原因至今仍撲朔迷離。
讓濟南市民擔憂的是,濟南和泰安同被列為巖溶塌陷災害區,距濟南只有70公里的泰安,近年來頻繁發生地面塌陷地質災害,人們由此擔心,此次五龍潭的塌陷是否會預示著濟南將會像泰安一樣頻發塌陷。
一名市民說,五龍潭塌陷發生后,聯想到去年《齊魯晚報》一則關于泰安的報道,更讓人擔心不已。
報道稱:2003年5月31日凌晨4時許,泰安市省莊鎮東羊樓村村民正在沉睡時,聽到“轟隆”一聲巨響,天亮后發現一大片麥地竟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直徑約40米、深30多米形似火山口的大坑。
泰安這次地面塌陷最后被山東地質部門定性為全省最大規模的一次巖溶塌陷。
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認為,五龍潭附近的地質結構和目前的地下水動態情況并不具備巖溶塌陷條件。之所以塌陷,很有可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商廣宇舉了一個例子對其觀點進行佐證:與五龍潭相距500米的泉城路建設中,考古人員曾在地下3米左右發現了宋代的文化土層,并發掘出了大量的錢幣。
“以前五龍潭地帶肯定有古人活動,由于后期填土不實從而造成塌陷,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塌陷是潭底有古人挖的地道坍塌所致!鄙虖V宇說。
11月7日,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環境地質處研究員劉愛國說,該局1966年在對濟南市區進行地質普查時,曾對五龍潭周圍打過4眼鉆孔。
根據鉆孔剖面資料,五龍潭地質構造最上層為60米厚的土層,中間是一層厚約15米的質地堅硬的火山巖,最下面才是可能存有溶巖空隙的大理巖。
“五龍潭地質結構復雜,從鉆孔提取上來的巖芯看,并沒有發現古人活動的文化層!眲蹏穸松虖V宇的推斷。
劉愛國的另一個推斷是斷裂活動造成了潭底塌陷。
“五龍潭與其他名泉明顯不同的是,潭水呈湖泊所特有的深綠色!眲蹏f,五龍潭潭池為一個南北向的南瓜狀,最深部位達到了8米,這種獨特的地貌特點不能排除五龍潭正好處在一個小型斷裂帶上,而塌陷地則為斷裂活動引發的小地震所致。
對于潭池干涸期魚、龜少有死亡的現象,劉愛國認為,因濟南地下水位歷史上最低曾降到21米,但五龍潭潭池最深處卻在21米以下,這就意味著潭池長年不會斷水,魚、龜自然難以死亡。
“這次塌陷是一起小的地質災害。”劉愛國坦言,她并沒有去現場察看過,她的觀點也只是根據資料進行的推斷,只有進行翔實的物探勘察才能做最后定論。
傳言四起與權威部門缺位
五龍潭塌陷成為了濟南市民街談巷議的熱點。五龍潭公園一位負責人說,如今公園游客人數劇升,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來看塌陷的。
“現在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傳說和謠言,但塌陷究竟是怎么回事,至今權威部門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币晃皇忻駭傞_了雙手。
12月5日,山東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高級工程師商廣宇告訴記者,該局并沒有五龍潭的詳細地質資料,關于“古人活動”的解釋,也僅僅是他發表的一條個人推斷。
但讓人遺憾的是,這起發生在濟南市區且引起市民極大關注的地質災害現象,相關權威部門卻集體啞言。
五龍潭公園有關人士坦言,潭底塌陷后,公園方面也曾想過找潛水員對潭底進行探究,但一來資金有限,二來還是想保留五龍潭的神秘感,一旦謎底揭開公園或許會失去對游客的巨大吸引力。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一名方姓副處長說,對于濟南一些地質災害高發區,地質部門都已展開了布點監控,而其他一些非高發區域發生了地質災害,則要實行逐級上報制度。
“也就是說公園先向所屬園林部門上報,園林部門再向所在的歷下區政府上報,區政府最后向濟南市國土資源局上報,從而完成上報程序!狈礁碧庨L說,但至今濟南市國土資源局還沒有收到有關五龍潭的任何報告。
方副處長承認,看到媒體的報道后,濟南市地質監測站有關人員曾趕赴五龍潭進行察看,但要探明原因、察看地下地質構造變動則必須進行物探勘察。
“現在最主要的是勘探資金誰出的問題!狈礁碧庨L解釋說,按規定,如果塌陷是人為所致,則由誘發方出錢,如是自然原因,這筆錢則由政府來出,F在塌陷原因不明,而且相關部門也沒有進行上報,自然不好開展工作。
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研究員劉愛國認為,如今五龍潭塌陷還在繼續,雖然目前初步推斷該區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溶巖塌陷,但因所處位置特殊,花費資金探明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這樣的話,一旦發現問題,潭池及周圍設施就可以及早加固治理,以保障游客安全! 記者高明濟南報道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