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省城飄起冬雨,天氣格外寒冷,而濟南珍珠泉賓館會議室里卻是熱鬧異常,省經貿委為赴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攻讀MBA歸來的山東企業家舉行歡迎會。歡迎會上氣氛熱烈異常,企業家們吐露了共同的心聲:“在澳洲不僅獲得專業知識,更讓我們感受到規則意識、信用意識對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希望國內的信用體
系盡快建立。”
“三垃圾袋”凸顯規則意識
“澳洲人的規則意識對我們觸動最大”,山東中魯通訊公司培訓部總經理徐欣深有感觸地說。他告訴記者,在墨爾本他住在一個老人家里,家里有三個垃圾袋,分別盛放不可再生、可再生和草葉、樹葉等垃圾,老人每天都將各種垃圾進行分類,分別投入不同的袋中。有一次,他隨手把垃圾投錯了袋,老人立即伸手從袋中掏出來,然后投入相應袋中,這事對他觸動很大。
類似遵守規則的行為在澳洲隨處可見。在路口,根本看不到眾車搶道的行為,汽車都是交叉讓行。只要路上有行人,汽車都會停下,禮讓行人通過。
“撞車處理”折射信用意識
在澳洲的公交車站和景點,通常只有售票站,而沒有檢票站,即使不買票,也能蒙混過關。如果兩輛汽車發生刮擦事件,兩司機卻不會怒目而視,而是很平靜下車,互留電話號碼和車號,然后禮貌地再見,各辦各的事,其余事情交由保險公司辦理。
令徐欣感觸最深的是歸國前做廣告賣車的事。在澳洲,賣車都在一家當地著名的商務報紙打分類廣告,發布前并不收錢,只有車賣出后才會收取87澳元。報社工作人員會打電話詢問你,車子是否已賣出。如果賣出就把錢匯到指定賬號,如果沒賣,下周再給你免費刊發。徐欣說,如果你撒謊稱沒賣出,報社方面并不知曉,全憑個人信用意識。
“在澳洲,貧窮并不可怕,但沒有信用,卻是寸步難行,澳洲人將信用看作比金錢還重要的資本,而這種信用體系的建立,則大大降低了各種人力、財力等社會成本,提高了社會效率。”濟南輕騎董事長王利民如此歸納信用帶來的諸多好處。
“追塑料袋”映出環保意識
在澳洲,藍天白云,綠草如茵,人與環境和諧統一。山東高速公路旅游公司副總經理孫鳴宇告訴記者,第一次到墨爾本,市區的高樓大廈從幾十公里外都清晰可見,坐在海邊的餐館,不時有海鷗飛進屋內嬉戲,走在鄉村公路上,路邊隨時都有可能跳出一只可愛的大袋鼠。早晨起床,不用鬧鐘,鳥鳴聲就會把你叫醒。
人與環境的和諧,得益于人們對動物的呵護和對環境的保護。王利民向記者講了一個他親眼所見的小故事。有一次,一個澳洲家庭在草地上野餐,一陣大風吹過,一個氣球模樣的東西被風卷走,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跑出足有500多米,才把它抓住扔進垃圾桶,我這才知道小姑娘苦苦追趕的是個塑料袋。
山東企業家紛紛表示,回到山東后,他們將帶頭倡導信用、規則和環保意識,作一個講誠信的企業家,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統一。
本報記者胡磊實習生逍遙
責任編輯:林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