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12月2日訊(記者吳修安通訊員屠艷萍)為切實改善南四湖、東平湖及省轄淮河流域水環境質量,確保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目標的實現,我省決定從2005年起,實施兩湖及省轄淮河流域碧水行動計劃。
兩湖及淮河流域涉及濟寧、泰安、萊蕪、棗莊、菏澤、臨沂、日照、淄博8市,既是淮河污染治理的重點,也是南
水北調東線重要的匯水區。
“碧水行動計劃”以南四湖、東平湖綜合整治為重點,從每一條河流入手,按照目標、總量、項目、投資、責任五位一體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思路,實施水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流域生態恢復與保護并重策略,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群眾監督機制和宏觀管理機制的作用,全面推進流域內經濟結構調整、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清潔生產、污染治理、污水資源化、生態保護和建設等各項工作,爭取在2010年以前,基本解決南四湖、東平湖流域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實現省轄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
我省原來曾以環境容量為基礎,以排污總量控制為目標,以結構性污染治理為重點,編制實施了《省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同時又以小流域為控制單元,確立了目標、總量、項目、資金、責任五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思路,編制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山東段水污染防治總體規劃》,計劃投資113.3億元,建設5大類396個治污項目,分別比國家治污規劃增加投資26.4億元和179個項目。
據省環保局統計,我省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建設目前雖然取得階段性進展,沂沭河干流基本實現水體變清。但是,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我省轄淮河流域距離國家計劃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治污形勢十分嚴峻,國家“十五”計劃225個項目中仍有84個未開工建設,未動工率占37.3%。其中,52個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已建成15個,在建13個,開工率只有53.8%;153個工業點源綜合治理項目中有44個已建成,65個在建,開工率為71.2%。
責任編輯: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