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中文版)問: 您認為青島在吸引投資方面有哪些優勢?夏耕答: 盡管青島只有 100
多年的歷史,但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具備了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尤其是近現代的產業發展得很好,如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大染房》就講的是青島的紡織業。資本總是選擇那能夠增值的地方投資,而青島在吸引外資上
是卓有成效的,如
2003 年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 47.4% 來自外資,涉外稅收對財政的貢獻度達到 38%,外商投資企業職工占全市城鎮以上職工人數的 45%
以上。具體而言,我認為青島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
第一,港口優勢。青島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與世界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450
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2003 年港口吞吐量達到 1.4 億噸;國際集裝箱運量 424
萬標準箱,僅次于上海和深圳,居大陸港口第 3 位、世界第 14 位。
第二,品牌優勢。青島是擁有中國名牌最多的城市之一。孕育了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島啤酒、雙星等一批知名品牌,目前全市已擁有 6 個國家馳名商標,31
個中國名牌產品。
第三,資源優勢,青島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如海洋資源、礦產資源,而且土地面積比較大,土地總面積 10,654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土地面積 1,102
平方公里,并擁有 870 公里海岸線和 375 平方公里灘涂。人才資源也比較豐富,在青島有 28 所高校,19 萬在校生,77 所中等職業學校,有 38
位院士。我們還推行從外地引進人才,如每年從國內其他地區引進約 1.7 萬人,目前在青島長期居住的韓國人超過 3 萬人。
第四,海洋科技優勢。青島是中國的海洋科研教育基地,集中了全國 1/3 的海洋科研機構和 50%
以上的高層次海洋科研人員。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設在青島,在海洋生物、海洋藥物、海洋材料研發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方面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前景。2003
年,國家已正式批準在青島建立國家海洋科研中心。
第五,開放優勢。青島是中國大陸城市中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旅游度假區的城市。最近又被國家批準為“區港聯動”試點城市。改革開放以來,青島吸引了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在青投資發展,其中世界 500 強企業 71 家,有 45 個國家和地區近 1,600
家商社、公司和金融企業在青島常設辦事機構。青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 186 億美元。當然,這與上海相比還有差距,但與其他一些城市比還是有優勢的。
問: 青島成為中國主要的外商投資地與青島市政府的努力分不開,請談一下青島為投資者服務的主要做法?
答: 確實,我們針對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別的投資者有不同的戰略,
而且每年有調整。近幾年來,我們在對外開放中,堅持把強化政府服務、優化外商投資軟硬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開展以“轉變職能、規范審批、政務公開、依法行政、效能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政府管理體制創新“五項工程”,加快創建“學習型、創新型、競爭型、服務型”的“四型機關”建設,推進“快辦理、快審批、快落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的“三快一提高”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為外來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成為國內交易成本最低的城市之一。具體而言,首先,完善了外商服務體系的建設。通過辦好外商行政服務大廳,建成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務超市”,設立了外資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改進已開通的外商投資服務電話,重點解決好外商投訴積案,建立外商投訴通報制度。建立了市長與外企見面會,開通了
24
小時中、英、日、韓四條外商服務熱線,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訴受理、協調、處理機制。通過召開座談會、現場辦公、問卷調查、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征求意見,協調問題,處理投訴,受到了外商好評。
其次,加快推進了“大通關”。逐步建立了青島口岸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提高了口岸驗放速度,如出關現在只要 2 小時,進關也只需 24
小時。加快實現了電子報關、報檢,建立完善加工貿易大手冊、綠色通道、雙 A
類企業認證等制度。加強了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網絡化建設,盡可能地與企業實現網上申報、備案、審批、年檢,進一步規范服務,簡化辦事程序,縮短辦事時間,為外商提供熱情、周到、便捷的服務。
再次,努力降低外商投資成本。逐步降低了交通、通訊、電力、金融、市政設施等社會公共服務產品價格,提升配套服務水平。同時,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能和服務質量,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行為,繼續清理和規范了外商投資的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
強化了涉外行政工作能力。
第四,認真解決外商居住、就醫和子女就學等問題,營造親商氛圍,改善外商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目前,我市各區、市都有了比較完善的外國人居住小區。在我市就讀的外籍學生共有
3,000 余人,其中在公辦普通中小學就讀的外籍學生 1,600 人,占
70%。在衛生醫療方面也有較大改進,在一些區、市已經建立了外國人病房,專門配備懂外語的醫生、護士進行服務,而且一個有 1,000
張床位的國際醫院也正在建設之中。
問: 現在,能源短缺日益成為中國面臨的一個挑戰,請問青島市政府如何解決能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答:
今年以來,國內一些城市相繼出現了電力短缺、漲價現象,青島沒有,這一點我還是比較驕傲的。雖然今年青島也出現了短期電煤供應不足,但我們一方面想方設法增加電煤供應,保證了全市主力電廠和地方熱電廠在用電高峰滿開滿發,沒有出現缺煤停機現象。另一方面,制定出臺全市企業夏季用電應急方案,加強電力需求管理,對高峰用電實施削峰填谷,收到了積極成效。因此,雖然我們的電也繃得很緊,但電力供應一直保持正常,而且保持了電價穩定,在
7 月份全市電力供應高峰期,市民生活、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為進一步提高電力供應能力,我市將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在電源建設方面,我們正開工建設兩臺 30 萬千瓦機組,另外還有兩臺 60
萬千瓦等級發電機組項目將在國家批準后開工建設。預計到 2007 年,全市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318 萬千瓦。在電網建設方面,2005
年山東省電網將投產一條向膠東半島和我市輸電的 500kv 線路,提高輸電能力 200 萬千瓦左右。2006 年我市將在膠南建成投產第二座 500kv
變電站,增加省電網向我市輸電能力 200 萬千瓦左右,屆時省電網向我市的總輸電能力將達到 400 萬千瓦,而今年全市電力最高負荷為 280
萬千瓦,因此將來電力供應將得到充分保障。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