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教育部、中組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將聯起手來,以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依托,構建我國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平臺,為農村黨員教育和農民增收致富提供支撐。
記者從今天舉行的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領導小組會議上了解到,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經過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
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村遠程教育機構,擁有近3000所分校、
2.3萬個教學班和4.6萬名辦學人員,運用廣播、電視、衛星網絡、互聯網以及音像教材等教學手段,形成了覆蓋廣大農村的辦學體系。已累計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2億人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800多萬人,其中一大批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杰出青年農民、種糧大戶和科技人才,也有一大批成為各級農業領導干部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人員,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領導小組組長、農業部部長杜青林說,由于我國農民數量多,農村教育培訓資源相對短缺,農民教育培訓的任務還十分繁重。我國農民目前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而發達國家已達到12—14年,全國92%的文盲、半文盲在農村,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導致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較差,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因此,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要緊緊圍繞農業增糧、農民增收這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中心任務,大面積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大范圍開展農民主體培訓,大規模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曾一春表示,將在23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把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成為天網(衛星網)、地網(互聯網)、人網(辦學隊伍)三網合一的農業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做好農業科技入戶、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積極推進農業遠程教育數字化進程。(蔣建科)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