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1月22日專電(葉蘭蘭
屈鳳麗)多年前的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豪氣”問單位工資多少、待遇多少的場景,對于近兩年的大學生來說幾乎成了“天方夜譚”。因為就業形勢的嚴峻,現在大學生求職已經不敢再大膽問“工資”,而安徽有的大學生為了能有進入心儀單位的機會,竟然提出“零工資”或“低工資”就
業。
“就業壓力這么大,一問工資,單位說不定就認為你只看重待遇,到時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在11月21日召開的2004年安徽省冬季人才招聘會上,畢業生戰戰兢兢問工資的心態得到充分體現。記者觀察了20名求職者的求職過程,發現竟然沒有一名學生打聽用人單位的待遇和工資問題。
在蕪湖市文化局的招聘臺前,安徽師范大學2001級美術系吳天同學一幅幅精彩的素描、水粉、油畫很快就打動了招聘人員的心,立即記錄下他的名字讓他進入復試。到離開時,吳天也沒問到對方待遇和工資問題。
而在奇瑞公司攤位前,排起了長長的學生隊伍。來自安徽機電學院的梅云緊張地看著前面的“對手”,“哪敢談工資條件啊,現在就業壓力這么大,一個本科生能有個工作就不錯了。”她說,雖然自己希望工資能達到1500元,但是用人單位肯不肯要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其實,我想了,只要單位先要我,在試用期內我就是不要錢也可以接受。”
此次安徽省人才招聘會提供了14100個崗位,而前來求職的畢業生達到3萬多人。
“我現在才理解,等兩年不如干兩年。”劉軍是2003屆會計專業畢業生,找了一年工作都沒找到合適崗位,“現在想來真后悔,去年我畢業時也有一些單位要我的,但我嫌工資太少沒去。今年一年挑挑揀揀,現在成了‘積壓貨',一年時間白費了。”
據了解,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一個。省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就業形勢緊張,畢業生普降薪水預期價格,零工資待遇其實是大學生就業心理期望值降低的一種表現,相對那種不理智、死守著薪資和待遇不放而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來說,這種行為從長遠來說也未必不對。
但也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看法,在采訪時,一些畢業生就說道,“這種做法類似于商業上的惡性競爭,是不正當的,不僅‘賤賣’自己,而且也給其他求職者以壓力,逼迫大家都‘跳水’。”而有的企業對這種做法也不以為然,“零工資并不能給應聘者帶來特別的競爭力,企業還是主要看畢業生自身的素質和潛力,這是用人的根本原則。”(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