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曾歡)我市清潔汽車產業研發、生產已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這一結論是在昨日的高交會“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論壇”中,全國清潔汽車小組組長王秉剛做出的。
產業發展迅猛
據介紹,我市1998年啟動天然氣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發展工作,目前,全市已擁有25家天然氣
汽車改裝廠、7家維修廠;改裝天然氣汽車15038輛,投入使用的天然氣汽車加氣站45座,均處在全國同產業的前列。
技術方面,我市已掌握了燃氣汽車整車開發、發動機整機開發、供氣裝置及控制系統、增壓中冷技術、氣瓶與燃氣汽車試驗技術,以及試驗設備、檢測儀器等部分的關鍵技術,完成了重型、中型、輕型和微型等多種兩用燃料汽車的試驗研發工作,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
重慶長安公司、長安鈴木公司也開發和生產了SC6331燃氣汽車、奧拓轎車、電噴單燃料轎車;重慶宇通客車有限公司也形成了天然氣、液體石油客車批量生產能力。
相關產業步步緊跟
氣體壓縮機廠已具備年產300套各型加氣站成套設備的能力,生產的加氣站成套設備國內市場占有率保持在75%以上。定點生產燃氣氣瓶的重慶益峰高壓容器有限公司,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恩潔威公司、汽研所、恒迪公司、柯恩公司等6家供氣裝置生產企業,已形成了年產5萬套供氣裝置的生產能力,不僅滿足了我市燃氣汽車改車的需要,而且還向國內市場供貨。
我市還擁有售氣機專業生產企業———巨創公司和四聯加油機器制造公司,具備了年產1000臺售氣機的規模生產能力。
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王秉剛認為,出于戰略布局考慮,重慶汽車產業還應加大對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其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他說,目前我國汽車汽油消耗已占整個汽油消費量的75.5%,對汽車生產企業,誰擁有了新能源汽車,誰就最終獲得市場。
據悉,我市今年燃氣汽車產業有望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
日產、豐田、上海大眾、華晨金杯等清潔汽車生產商也表示了將來渝投資合作的愿望。
清潔汽車產業四大瓶頸
目前,清潔汽車產業存在四大制約因素:關鍵技術不成熟,大部份燃氣汽車還停留在采用機械式燃氣系統的水平;燃氣價格過高,目前一些城市的天然氣價格并不比汽油便宜多少,而國際上僅為汽油價的1/2到2/3左右;配套設施建設落后;沒有相關的法規標準,支持的政策太少,許多城市和地區對天然氣發動機的排放要求很高,國內現有大部分產品很難進入。本報記者曾歡
液態燃氣車對抗油價上漲
本報訊(記者曾歡)不斷上漲的油價,令液態燃氣汽車業務在全國更有了市場。去年在高交會上頗吸引“眼球”的萬州德隆能源改裝的液態燃氣羚羊轎車,今年再次來到高交會展場上。有關人士表示:明年要把業務做向全國。
據介紹,CNG汽車采用加壓后的壓縮天然氣做燃料;而液態燃氣汽車的燃料為液態天然氣。與CNG相比,液態燃氣密度更大,同體積的液態燃氣容器可裝下4-5倍CNG天然氣。此外,液態燃氣的安全性也相對較優。而在環保、節能方面,兩者相差無幾。
目前德隆能源研制改裝的液態燃氣和汽油液態燃氣兩用燃料汽車,已被市經委列入“重慶2002年重點項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環保指南上,也被列為交通重點開發項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