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6月8日訊 “六一”兒童節前夕,位于東海路上的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青島東風鹽場場長助理、昌邑青堿制鹽有限公司副經理黃舉開。這位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青島市民,自1983年開始,每年為兒少中心捐款,21年持續不斷。他捐出的錢款數目雖然不多,但他對我市少年兒童事業的特別關愛,令
市兒少中心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深受感動。
1982年,黃舉開從山東省鹽業學校畢業,分配到青島東風鹽場工作。成長于經濟拮據家庭的黃舉開,在領到每月34.5元工資時,首先想到要幫助父母和家庭解決生活困難,他寧可自己少花一點,也盡可能地幫助弟弟妹妹上學。
工作第二年的春天,黃舉開從《青島日報》上了解到,市婦聯、團市委、市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向社會發出倡議,號召社會各界關注少年兒童事業,積極為建設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捐款。盡管黃舉開當時收入不多,但他想到:自己是一個從貧困家庭中走出來的學生,回想十幾年的讀書生涯,如果沒有國家的培養和投入,怎能完成學業?現在自己工作了,應當力所能及地回報社會。于是,他決定每月從30多元工資中拿出2元錢,郵寄給有關單位。從1988年開始,黃舉開的收入有所增加,于是他就每月捐出5元錢;自1996年至今,他每月捐款10元。21年來,黃舉開已經養成了習慣,每年年初,他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市兒少中心寄錢。
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副主任蘇勛珍一邊陪著黃舉開參觀,一邊說,每當收到黃舉開寄來的捐款,內心就會被深深感動,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想見見這位默默支持少年兒童事業的熱心人。
看到美麗的浮山灣畔這個由科技宮、藝術宮、少兒之家三座單體建筑組成,總面積18000平方米的少年兒童活動場所,不僅設施完備、功能齊全,而且工作人員愛崗敬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黃舉開十分高興,也深受感動。
對我市少年兒童事業共同關心的情懷,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黃舉開與中心工作人員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他們共同期盼:青島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在不斷改革和探索中,發展成為以科技教育為特色、以藝術培訓為基石、以主題教育活動為增長點的兒童活動樂園,為全市140多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報記者 王萍 本報通訊員 康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