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潔言)
“上班那會兒,晚上經常會做夢,夢的內容都一樣:馬上就要上課了,就是找不到教室,急死了。”已經從中小學教師工作崗位上退休快兩年的趙老師,談起原來當教師時的感受,依然記憶猶新。和趙老師有同樣感受的人還不在少數,福州市新近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半數的中小學教師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心理障礙。(相關文章:大中學生一項調查認為:教師地位較高但壓力大)
這項調查是由福建省心理學會、福州博智市場研究公司與海峽都市報聯合進行的,在今年第三季度對265名福建省中小學教師進行了調查。其中男老師128人,女老師137人;中學老師151人,小學老師114人。
在接受調查的265名中小學教師中,29%的教師存在輕度心理障礙,10%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4%的教師甚至已經得上了心理疾病。而且,女教師、班主任和畢業班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相對更為嚴重。
專家分析說,中小學教師群體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的壓力過大。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58%的教師表示,由于感到壓力過大,他們經常會出現焦慮情緒、強迫癥狀。(相關文章:要分數要升學率九成多老師感覺壓力大)
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的壓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要提到的壓力來源就是“升學率”。就像“分,分,學生的命根”一樣,在很多中小學中,升學率也是老師的命根,漲工資、發獎金、外出旅游……在所有這一切中,升學率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這也難怪63%的教師都說他們受累于這個指標。(延伸閱讀:為提高升學率老師勸退一名學生獎150元
)
除了升學率外,教師職業的高付出(46%)和無法與之匹配的低回報(53%)所造成的強烈心理落差,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朝九晚五,一天工作8個小時,這種在一般人看來很正常的工作時間安排,對于多數福建中小學教師來說,似乎過于奢侈了。調查中,近七成的福州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的時間都超過8個小時,27%的老師認為自己是超負荷在工作。更有45%的老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超過了回報。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教師的心理問題會直接反映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調查發現,30%的老師會因情緒低落而上課沒精神,18%的老師承認會因為自己心中煩惱而遷怒于學生,還有14%的老師會因為上課氣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緒失控、朝學生發火。
對此,專家認為,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關注。由于每天跟學生待在一起,教師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果自身的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會自不自覺地將這種影響帶到工作中,給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