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0月29日電(歐陽春艷、俞儉)10年來,我國共建立了1024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但其中有260多個從未招收過博士后,專家建議及時關閉這些"賦閑"的博士后工作站。
近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七屆全國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研討會上,有關專家透露,自1994年在上海寶山鋼鐵集團設立了
第一個以"產學研結合"為目標的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來,我國已陸續成立了1024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轟轟烈烈的掛牌儀式后,一部分工作站實際上連一個博士后都沒有招收到,根本沒有辦法進行任何的科研工作,四分之一工作站成了"空殼"。
一位清華大學從事博士后管理工作的負責人認為,形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企業不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們所從事的研究方向,而高校、科研院所的老師和學生也不了解企業所面臨的主要技術難題,這使得一些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沒有合適的應聘者,甚至根本沒有應聘者;二是少數企業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極不規范,招聘時對博士后承諾的經費、儀器、配偶調動、子女就學等條件最終無法兌現,導致招收來的博士后中途退站。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提出,科學研究是需要土壤的,并非每一個知名企業都有能力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如果成立工作站的企業本身沒有研發機構,不具備研發實力,就算勉強招來了一兩個博士后,他們也不見得就可以為企業創造財富。
針對這一情況,許多全國高校博士后管理專家呼吁,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擴招"須謹慎,盲目建立企業博士后工作站,是對國家人力和財力的巨大浪費,對于那些制度不健全、科研實力很弱的已有企業博士后工作站也應當及時關閉。
特約編輯 徐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