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中)在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候選人克里(左)的競選活動中向克里的支持者伸出大拇指。這是正處在心臟手術恢復期的克林頓首次出現在競選活
動中,為同黨的總統候選人克里助陣。(新華社/法新)
當地時間10月24日,正在加緊2004年總統大選最后選戰沖刺的美國民主黨終于推出了他們的“王牌武器”———前總統比爾·克林頓。9月心臟病手術后首次亮相助選的克林頓將和該黨候選人克里一起出現在賓夕法尼亞和佛羅里達等地,謀求當地選民對民主黨的支持。在2000年大選中惜敗的前副總統戈爾則已經趕往昔日傷心之地佛羅里達,呼吁當地黑人民眾出門投克里一票。連前總統卡特都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表示,布什幾年來大打“9·11”牌都是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
10月25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在費城舉行的民主黨候選人克里的競選活動中發表講話。這是正處在心臟手術恢復期的克林頓首次出現在競選活動中,為同黨的總統候選人克里助陣。(新華社/法新)
克林頓手術后首次露面當克里“步兵”
克林頓24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早安美國”節目采訪時表示,雖然外界對他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后首次公開助選表示擔憂,但他本人強烈地感覺到應該為克里的競選活動“做點事情”。克林頓對ABC記者說:“我想你知道,有很多人在為競選忙碌著,我自己也想做點事情。克里參議員曾經請我幫忙,我本人也正有此意。”
克林頓透露,醫生對他的這一想法給予了積極配合,向他提供了不少很好的建議。克林頓說:“他們告訴我,我應該在感覺有些疲勞之時就提前退場,好讓自己恢復元氣。”
克林頓表示,自己的參議員太太希拉里對他出面為克里助選一事也非常支持,不過“她并不希望我干得太多,不過我想我也不會太累”。
根據民主黨方面的助選計劃,25日上午克林頓將和克里一起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出席一個競選集會,隨后克林頓將馬不停蹄趕往佛羅里達州,于當晚出席另一個競選集會,為克里謀求當地黑人選民的支持。
對于克林頓重新出山為克里助選一事,民主黨戰略專家羅杰·斯通表示,這對于克里陣營的最后沖刺將非常有利。民主黨方面此前一直認為,克林頓心臟病入院,不得不缺席克里競選活動,對于民主黨重新奪回白宮的努力而言是具有“潛在破壞性的”。
在今夏舉行的民主黨全國大會上,克林頓的表現非常活躍。這位美國前總統一直稱自己是克里戰勝布什、入主白宮戰役的一個普通“步兵”而已。
一位選舉專家表示,在選戰進入倒計時沖刺之時,克林頓也清楚,自己出山不可能爭取所有選民的支持,但他可以對黑人以及其他傳統上支持民主黨的選民人群發出呼吁,保證民主黨大選時能得到這些基礎支持票數。
還有選舉專家認為,克林頓的貢獻可不只是為民主黨“保本”而已,他完全能喚起搖擺不定選民的“美好回憶”,記起在他就任總統期間,美國經濟是多么強勁、國家是如此安全,以此來和布什四年來的施政成績進行對比,讓他們下決心支持民主黨。
戈爾呼吁佛州選民化憤怒為選舉動力
就在外界紛紛關注克林頓病后重新出山的同時,他的前副手、前副總統戈爾則已經出現在了當年令他失去白宮的佛羅里達州。欲借克里之手報四年前一箭之仇的戈爾把目光瞄向了該州數量龐大的黑人選民,呼吁他們把對布什政府的憤怒轉化成出門投票的動力。
戈爾在佛州主要黑人教堂巡回演講中對選民們表示,2000年大選中他本人的惜敗“本來不該是這樣”,為此他請求黑人選民們都能在今年的大選中出門投票。
戈爾說:“不要將憤怒通過暴力行動或咒罵言論發泄出來。從現在開始,你們要將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不間斷地投入到選舉中去,直到11月2日晚上7點投票站關門為止……提前投票是(發泄憤怒的)一個好主意。你們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以便點清楚所有的選票。”
戈爾還表示,自己將對大選進行監督,保證每個人的選票都能被統計。佛州黑人選民則對美聯社抱怨說,在四年前的大選中,他們投給戈爾的上萬選票全部沒有被計算在最終結果之中。
卡特指責布什打“9·11”牌假公濟私
路透社則報道說,不光是克林頓和戈爾這對昔日正副總統齊上陣為克里助選,連前總統吉米·卡特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也對布什表示非議,指責布什出于自己的政治目的,幾年來大打“9·11”牌,將自己描繪成一個救美國于危難的所謂總司令。
當被問及為什么美國民意會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的時候,卡特回答說:“我想最基本的原因,是我們的國家在‘9·11’襲擊中遭到了可怕的、震驚的襲擊……但布什卻機靈地利用了此次恐怖襲擊來提高自己的形象。在很多美國人的心目中,布什已經儼然是一個在和美國面臨的全球恐怖威脅作戰的、英雄般的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
卡特還說:“他(布什)不止一次打這張牌,從很大程度上說這招很成功。但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這種成功已經煙消云散。我現在不清楚的是,布什這種影響盡管正在消逝,但是否還會影響到現在的大選。”
身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卡特認為,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是一次“毫無根據的”、“建立在錯誤證據基礎上的一次完全非正義的冒險”。(陳凡)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