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為何越來越難調教?
在家庭教育咨詢中,常常發現這樣的情形:有的父母很是焦急地訴說,我的兒子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脾氣變得越來越壞,不要說我們,就是連老師也敢頂嘴。另一位家長在邊上則無奈地說,女兒性情比以前差多了,先
發脾氣后掉淚,動不動耍性子。
某社區曾經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在被告知“看到孩子漸漸長大,步入學校,父母都會說,小孩以前很可愛,如今令我們討厭了,因為他們越來越難調教”時, 40%
的人都認同此說法。其實,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就是父母們發現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缺陷”。我們不難看到,由于昔日“第一任老師”對自己孩子的寬容遷就以及對昨天暴露出來的“缺陷”的原諒與生俱來,所以導致今天的無奈與焦躁。不少父母往往一廂情愿地認為,孩子畢竟小,長大了會慢慢懂事的。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他們會把孩子身上表現出的種種不良毛病視作天真、聰明、可愛。因此,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孩子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反抗”行為,就是所謂累積性缺陷,源出于家長自身。
現在,不少父母為了孩子,本身面臨著諸多壓力,由于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失誤,或者由于某種疏忽,造成孩子在情感、性格、行為習慣等方面發展的失衡而產生“缺陷”。而某方面的不足致使后一階段教育的滯后以及缺少針對性教育,最后表現出來的“缺陷”變成令父母頭痛的問題。一位母親曾告知,孩子小時候童言無忌,大人感到她十分可愛。入學幾年來,女兒就經常出言不遜,可母親的批評還能穩住她。最近,母親對女兒傷害大人的言行深感教育無方,有時竟暗自流淚。現在,還有孩子以耍脾氣的手段要挾大人滿足自己提出的條件,其實他們在察言觀色,窺視父母的態度,以便“趁虛而入”。
現在孩子越來越難調教,已是不爭的事實。為了警惕孩子出現累積性的“缺陷”,父母要學習與孩子打交道的本領,成為教育的主人。
1 、發現孩子在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問題時,要引起重視。他們身上無小事,采取對策不可少。
2 、當孩子以非正常態度提出要求,不能遷就,理智說服,態度堅決。
3 、任何時候不要當面寵孩子,對“驕”、“嬌”苗子,應斬釘截鐵地處理在“萌芽”狀態中。
4 、時常以一份好的心態嘗試做孩子的朋友,彼此的溝通有助于增強孩子克服缺陷的信心與勇氣。
5 、對孩子的有些要求不妨稍慢兌現,觀察他們前后的變化,力求培養他們遇到問題理智、克制的心態。
6 、孩子越小,家長就越容易發現教育的契機,不要輕易喪失。
7 、教育孩子可能會遇到困惑,應及時請教學校教師,尋求方法,爭取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