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白花花的鮮牛奶賣不出去,不如把牛處理了算了。”日前,章丘高官寨鎮的王老漢把3頭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奶牛以進價的一半處理給淄博的某養殖場時,禁不住老淚橫流。據悉,由于奶源過剩、價格偏低,我省近來有不少像王老漢這樣的奶農開始在無奈中賣掉自己的奶牛。“奶賤賣牛”現象在濟南、淄博的奶牛養殖縣市
頻頻上演,曾一度作為香餑餑的奶牛如今成了燙手的山芋。
奶業變天--奶牛大掉價
高官寨鎮作為章丘市養殖奶牛最早的鄉鎮之一,因奶牛存欄量大等原因被譽為山東奶牛第一鎮,養奶牛幾年來,當地農民得到了較大的實惠。但奶牛業近來的低迷同樣波及到這里。高官寨鎮奶業合作社張先生告訴記者,他們的鮮奶收購價格目前是1.85元/公斤,這個價格使養殖散戶獲益不大,由于鮮牛奶賣不上價錢,目前奶牛的價格也跌下來,比往年幾乎跌了一半,養殖戶大量減少。從今年6月份到現在,他們的鮮奶供應量從以前的每日110多噸下降到了90多噸。
近年來,國內幾大奶業巨頭在各地跑馬圈地,爭奪奶源,作為奶牛第一存欄大省的山東為什么還會發生“奶賤賣牛”事件?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影響,奶粉市場需求大規模萎縮,企業產品積壓,鮮奶消化量迅速下降,是造成“倒奶事件”的直接原因。自7月份起,奶牛業突然走進低谷:奶牛價格大幅回落,飼料糧價格卻一路走高;鮮奶收購價遲滯不前,乳品企業則開始出現“壓級壓價”現象;奶農利益下滑,有的地方出現了“奶賤賣牛”風波。
奶價回落--奶業遭寒流
對于奶牛價格的下降,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一種暴利過后的正常現象。據了解,由于求富心切,我省淄博、德州、菏澤等地不管當地實際情況,紛紛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結果導致奶牛局部存欄過多;部分農民求富心切,也盲目跟風,全然不了解奶牛的養殖技術和經營風險,使得奶牛價格一路高漲,有的地方奶牛價格竟然達到每頭2萬元左右。
但我省人均奶類消費量遠遠低于養殖業戶的期望水平,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奶源緊張的情況下,德州光明、菏澤歸一等知名乳制品企業曾爭相爭奪奶源,但市場一旦出現飼料價格、成品奶銷售價格的波動,整個市場就開始動蕩起來。加上不少奶牛已進入產奶高峰期,鮮奶供應量以每年25%至30%的速度增加,從而加劇了供需矛盾。奶源過剩,成了整個行業必須面對的頭號問題,和許多行業一樣,曾經利潤喜人的奶牛養殖業,如今也必須面臨“一轟而上,又一轟而下”的尷尬。
據來自省畜牧局的資料顯示,自今年以來,奶牛養殖大市淄博的飼料價格上漲,每斤精料比去年上漲了2角錢左右,以飼養年產5噸奶的母牛為例,僅此一項每頭奶牛年降低飼養效益760元,此外,人工、治療、房租、電費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奶價不升反降,鮮奶收購價格比去年每公斤減少了0.06—0.10元,這樣每頭產奶牛一年平均又降低收入500元左右。再加劣質奶粉事件沖擊,整個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對于奶牛價格的下降,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是一種暴利過后的正常現象。現在奶牛價值和價格趨于一致,對于避免奶牛業盲目發展不失為一次及時的調整機會。
本報記者 高祥森 實習生 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