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作者:袁濤)
山東省經貿委交通處的統計顯示,目前,山東省每年的貨運量達到11億噸,物流企業的市場空間高達250億元。山東省已有物流企業3000多家,由于無序競爭和政策等瓶頸,現有物流企業中有50%處于虧損狀態,20%處于保本狀態,物流企業車輛實載率僅在60%左右。
“就工業品而言,90%的時
間是在倉儲、裝卸和搬運過程中,僅有10%的時間是在生產線上,這就為物流的發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間。”山東省經貿委交通處助理調研員張廣招介紹說,目前,山東省每年的貨運量達到11億噸,物流企業的市場空間高達250億元。從山東省的情況來看,一般工業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費用,約占商品價格的50%,而水果、蔬菜和某些化工產品的流通費用,有時高達70%以上。
巨大的市場引發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山東省已有物流企業3000多家,已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物流園區(中心)有67個,丹麥馬士基、韓國韓進、新加坡勝獅等境外物流企業已經落戶山東。
物流企業急速膨脹凸現出政策滯后、多頭管理和無序競爭的問題。據了解,我國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物流企業標準與物流企業分類標準,物流企業的政府主管部門有十多個。而由于幾乎沒有行業準入門檻,物流企業數量及規模失控,在一些地方,三五個人、二三輛車、一部電話就能成立物流企業,企業間爭相壓價、互相拆臺的事件時有發生。
而不公平競爭留給社會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生存空間有限。據了解,在山東省3000多家物流企業中,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已經占到60%左右,但他們的市場份額僅占到整個市場的20%左右,鐵路、公路、航空、郵政等部門各自分割,80%的穩定市場份額被企業自辦物流和具有行業優勢的企業所壟斷。
據了解,從2005年開始,我國將全面對外資開放物流行業,屆時整個行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張廣招表示,山東省物流行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下一步將通過市場淘汰和政策引導,整合資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在全省建設500家至600家大型物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