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迪西科,美國女足的教父。這應該是一個好的結果,如果它真的是這次女足帥位問題的最終結果。我清楚地記得這位不算老的老頭以及他為美國女足締造的輝煌。說早該如此大約會背上媚俗之嫌,可真的是早該。在無謂地繞了一個大圈后,中國女足才終于尋到了原本就在眼前的路。 &
nbsp;2003,美國,在歡騰的白衣加拿大姑娘身后,紅色的中國玫瑰掩面而泣。一如1999的美國,同樣歡騰的白衣美國姑娘,同樣的紅色的淚水。所有人都在忙于哭泣,沒有人反思事實。事實是四年前,我們讓所有的對手膽寒,讓強大的美國隊在靠運氣取勝之后,狂喜到忘乎所以。那一次,我們只有惋惜和祝福,我們的淚水寫滿驕傲。四年后,我們面對三流球隊都在心虛,每一場比賽都是那么艱難,那種酣暢淋漓的痛快感覺一去不復返。目睹加拿大人的狂喜仍然沒有為決策者敲響警鐘,直到狂喜的對象換作墨西哥,直至比分換作“0:8”!淚水依舊,卻增添了些麻木。 只要不等到最后一只羊都丟盡,亡羊補牢總是不晚的。無意苛責張海濤,就像當日無意苛責沈祥福一樣。我十二分的相信他們是好人,他們為了他們的隊伍都盡了全力,或者,還承受著一些委屈。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盡力”與“好人”蒼白得一文不值。好人經常會鑄下大錯,盡力也取代不了責任。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中國女足早已不再是“世界一流”,迫切需要轉換角色,從一個被學習者轉變為一個學習者。打開窗戶看一看吧,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了。 不想再去糾纏足協這一決定的動機是否僅出于無奈,令人擔心的一幕總算沒有發生,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