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主任記者 劉冬梅)在今年9月份的一個月內,遼寧省公安廳DNA鑒定室做了近20例親子鑒定,這個數字,是其1987年全年所做鑒定例數的2倍。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隨著婚外性行為的增加和非婚生子女的頻繁出現,夫妻間的忠誠和信任受到極大挑戰,親子鑒定案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目前,沈陽有4個
地方可以進行DNA鑒定,分別為遼寧省公安廳、沈陽市公安局、沈陽市刑警學院和醫大醫院,但只有省公安廳和醫大醫院受理個人親子鑒定,鑒定人還必須有委托單位或者委托人。
昨日,記者走進省公安廳DNA鑒定室。據劉鋒主任介紹,省公安廳DNA鑒定室始建于1986年,當時只用于案件偵破,第二年開始開展DNA親子鑒定業務,但一年僅做十幾例,還全部是受法院委托的。到1992年,一年就有30多例,到了1998年達到了七八十例;而近兩年,每年的親子鑒定都在100例以上,全省一年能達500多例,20年間增加了10倍多。
親子鑒定成了檢驗妻子是否忠誠的“試金石”,但同時也拷問了夫妻間的誠信危機。劉主任說,在他們所做的親子鑒定中,丈夫對妻子不信任、猜疑孩子是否親生的占了六成多。另外,親子鑒定一般還多發生在討要撫養費、分割財產、遺產糾紛案以及尋親等情況下。對于目前社會上出現的不少此類鑒定機構,劉主任認為,這些機構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鑒定人員,技術水平也得不到有效考核,收費價格和鑒定手段也不規范,相關部門應該進行整治,保持DNA鑒定的準確和權威。
新聞鏈接
案例一:
王某原本非常喜歡自己的兒子,也很愛自己的妻子,但有一次和朋友喝酒,其朋友說:“你這傻冒,怎么那么喜歡你兒子啊,人家都說這孩子長得不像你,不是你兒子吧?”王某聽后如同吞了蒼蠅。雖然妻子幾次哭喊著告訴他孩子是他親生的,但王某就是消除不了心中的猜疑,于是來到省公安廳進行DNA親子鑒定。結果證明,孩子是親生的。
案例二:
有一對夫妻,妻子在醫院工作。在有一段時間里,妻子總是上夜班,丈夫開始懷疑妻子。一次,丈夫到醫院“打探”,發現妻子和男同事有說有笑,心里就更受不了了,進而對自己的孩子是否是親生的產生了懷疑,并被這種猜疑折磨得痛苦不堪。于是妻子主動提出要進行親子鑒定,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其妻子說:“再不做鑒定,我看他就得崩潰了。”
案例三:
從事不光彩職業的小葉(化名),與一名男子相戀后,小葉決定從此棄暗投明,并為其生兒育女;但在小葉懷孕生下一個女孩后,其丈夫卻提出女兒長得不像他,要做親子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