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據全景網絡報道,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日前對上市公司2004年中期的資金面狀況進行了一次深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貨幣資金出現小幅下降,資金面總體偏緊。
貨幣資金降0.4%半年吞噬1300億元
根據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統計,截至2004年6月末1276
家上市公司貨幣資金比2003年底下降了0.4%或20億元,但上市公司貨幣資金減少并非由于銀行貸款減少所致,上市公司借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1116.7億元。加上2004年上半年的再融資金額超過170億元,1276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內吞噬了超過1300億元的貨幣資金,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吞噬貨幣資金超過1億元。
雖然凈資產在半年內共增長了637億元,但由于借款增長速度更快,上市公司整體負債水平上升了1.6個百分點。在短短半年內,上市公司現金流出高達1300億元,這些錢都流向何方?
上市公司在2004年上半年應收款項、預付款項和其他應收款,分別較去年底增長了454億元、236億元和102億元,累計增長了792億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
尤其是其他應收款的增長更應受重視,其他應收款是反映上市公司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一個主要會計科目。其他應收款2003年底比2003年6月末有所下降,減少了97億元,讓投資者看到了大股東占款問題解決的一絲曙光。但2004年6月末其他應收款又比2003年底增加了102億元,達到1518億元。
統計出乎意料四大行業不怕調控
此外,有兩個統計結果出乎意料,一是輿論普遍認為民營企業成為宏觀調控受害者,但民營上市公司受宏觀調控影響有限。據深圳證券信息公司所做的另一項針對70家優秀民企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統計,在銀行信貸規模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這些民企上市公司并沒有成為銀行信貸緊縮的“重災區”。2004年上半年,這70家公司的借款增幅達到了16.8%,高于深滬兩市1271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12.5%,略高于全國銀行上半年貸款增速16.3%.這70家優秀民企上市公司,包含了像南鋼、復星、科龍、美的這樣的大型民營企業,但是今年新上市的民企并未包括在內。
另一個意外是四大過熱行業幾乎沒有受到宏觀調控的直接影響。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聯手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遏制鋼鐵、水泥、電解鋁、房地產四大行業過熱投資。然而,深圳證券信息公司對四大過熱行業上市的一項統計結果顯示,四大行業上市公司的資金面狀況并沒有受調控影響。2004上半年貨幣資金共達到了508.74億元,較去年同期還增加了96.16億元。
同時,四大行業上市公司2004年上半年的借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大幅增加。統計顯示,鋼鐵、房地產、電解鋁、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在2004年上半年的借款共計達到了1190億元,去年同期為822億元,平均增幅高達40.12%,遠高于全國銀行上半年貸款16.3%的增幅。
這說明盡管決策部門對四大行業宏觀調控的力度甚猛,但是受調控行業的上市公司整體上仍然處于高速擴張階段,仍然能夠借到公司發展擴張所需要的資金。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