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
病字門診、生字王國、雙胞胎聚會,這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名詞都是市實驗小學老師運用“情趣教學法”時想出的。如今島城中小學老師在實踐中創造的教學新法成為校園時尚,數量變化之快難以精確統計。
“情趣教學法”源自市實驗小學楊屹老師16年前的一次疏忽。當時她由
于忘帶教學掛圖,而在黑板上畫下了課文中所描繪的粉紅的桃花,低垂的柳枝,歸來的燕子,睡醒的青蛙……結果她驚奇地發現全班同學都專注地盯著黑板。就這樣,以繪畫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突破口,到以讀悟情、以說激趣、以畫引趣、以演動情等激發情趣手段的靈活運用,再到逐漸形成適應時代發展、人的基本素質發展及語文教育特點的“情趣”教育思想,一套完整的教學新法就誕生了。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學習、反思、再實踐、再學習、再總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市實驗小學的“情趣教學法”已由最初的情趣育人延伸至情趣管理、情趣育人。
多年來,我市中小學教學一直存在重經驗總結、輕理論研究的弊端,2000年,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學推廣15個教學法。自2001年市內四區作為全國首批實驗區參與課程改革以來,一場全新的教學革命開始了,研究教學新法成為越來越多老師的自覺行為,幾乎校校都有老師自己獨特的教學法。
每名學生是島城老師創新教學法的共同特點。如今,啟發式、討論式和研究性學習等新型的教學方式已在島城中小學中普遍運用。膠南4中的政治老師楊黎明講授“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時,課前要求學生收集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結果學生共收集了160多個案例。課堂上幾乎人人發言,而且巧妙地將學習任務轉換成了學習愿望,使學生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
聯系實際也是諸多教學新法的特點。如島城初中物理普遍推行的“邊學邊實驗”,就是讓學生運用物理實驗學具,邊學習邊進行實驗,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實驗能力、創造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本報記者劉淼)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