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昨日,在海信工作的張帆小姐將自己逾5萬元的賬戶轉到招行后,獲得了在該行申請個人“金卡”的資格。剛剛提交了申請的她告訴記者,別小看這張金卡,它和持有普通銀行卡大不一樣,可享受許多“特殊待遇”,比如,當在異地存取款時還可免交手續費,卡被盜后向銀行掛失即時生效……
眼下,隨著面向高、中、低端不同客戶群的個人銀行業務紛紛在各大商業銀行登場,普通卡、金卡、白金卡……特色各異的個人銀行產品,成了銀行爭奪客戶群的“招牌”。而以前曾認為“持任何一家銀行卡都一樣”的個人客戶紛紛覺醒,開始尋找適合自己實際需求的銀行卡。
對于銀行卡業出現的這股不斷升溫的“分流熱”,有關業內人士稱,這標志著島城銀行業開始進入了“細分時代”。
僅僅幾年前,島城市民申辦的銀行卡幾乎沒有多少差別。而現在,從尺寸大小、外觀設計,到服務功能,稱得上是風格迥異。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的差異化,更重要的是服務內容的個性化。如招商銀行幾年前推出的第一代銀行卡“一卡通”,服務功能“一視同仁”;后來面向賬戶總額達5萬元的客戶群推出“一卡通金卡”,已能為持卡人提供投資、理財、消費等多方面的優惠服務;而眼下,隨著“一卡通白金卡”的面世,招行又把服務目光鎖定在賬戶總額在50萬元以上的“超高端”人群。據了解,交行、建行、光大等,也都推出了“等級”不同的細分產品。
市交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客戶的角度講,隨著個人財富積累速度加快,個人金融需求的多樣化差異化趨勢更加明顯。愈來愈多的顧客尋找為他們量身定作的金融服務和銀行產品。為此,各商業銀行都把個人金融服務的競爭焦點放在中高端客戶上。
“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個人金融產品市場上站穩腳跟取決于各銀行細分市場的能力!闭猩蹄y行行長郭少泉分析認為,銀行應該細分各自的客戶服務市場,改變單一的服務模式。各銀行應該找出最有利可圖的市場,提供盡可能完美的服務。(孫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