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日電
最近一個時期,印度汽車零件業、制藥業、軟件業的一批大型私營企業紛紛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顯示了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欲與跨國公司一爭高下的雄心與實力。中國《人民日報》1日刊登文章《印度企業興起海外收購投資熱》,介紹了這股在印度商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海外收購與投資熱
潮。現將文章摘發如下:
《印度斯坦時報》最近報道指出,印度大企業海外投資方興未艾。屬于印度瑞萊恩斯集團與塔塔集團的電信公司紛紛摩拳擦掌,欲競標收購英國“泰克”環球通信公司。印度塔塔鋼鐵公司已投資2.86億美元收購了納特鋼鐵公司,塔塔汽車公司也以1.2億美元收購了韓國大宇公司旗下的卡車子公司。印度最大汽車零件商———印度鍛造有限公司收購了德國卡爾·培丁豪斯公司,從而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鍛造集團。
在能源和原材料領域,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先后投資30億美元購買海外石油開發的股權,范圍從俄羅斯薩哈林島直至非洲的安哥拉與蘇丹。印度石油公司高層委員會日前也批準投資4億美元,購買印度尼西亞邁特克石油開發生產公司40%的股權。印度知名的比爾拉集團下屬的旗艦公司———辛達爾科公司已開始籌備第3次收購澳大利亞一家銅礦場的工作。
在信息產業方面,印度幾大軟件公司更是在海外呈現你追我趕的收購勢頭。先是印度信息系統技術公司以2300萬美元購買了澳大利亞的“專家信息服務”公司。威普羅公司隨后又以2600萬美元買下美國AMS咨詢公司。作為印度知名的信息服務與咨詢公司,薩蒂亞公司已追加投資,將全球營銷網絡拓展到45個國家,在美國、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都開設了研發中心。
統計表明,印度企業通過采用高技術和降低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競爭力。印度制造業在過去3年里增長速度超過6%,不少一流私營公司的收益增加了25%至30%。印度信貸評定與投資服務公司總裁拉維·莫漢認為,印度公司的海外收購潮代表著“一種結構性變化”,表明印度企業經過多年機構調整和技術改革,終于擁有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實力。
其次,越來越多的印度商界巨頭開始以全球眼光制定發展戰略,積極參與從汽車零部件到藥品的高端產品生產。許多印度公司海外收購時,不單純從價格因素考慮,而是更多地青睞于那些能對自身生產模式進行互補的海外企業,以及在海外擁有品牌和銷售網的國際企業。
此外,政府逐步放寬政策,為印度企業的海外擴展提供了便利條件。今年7月,印度儲備銀行(央行)宣布簡化海外投資手續,并大幅放寬了投資限額。這對于諸多具備海外投資實力的印度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