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分統桑蠶、蔬菜、肉雞、生豬等九大優勢產業,形成獨特的九條“龍狀鏈條”,帶起 各類基地186個、農戶17萬戶,全市農業產業化水平躍上一個新高度———平度:“九龍”欲騰當空舞
近日,有條讓平度農民振奮的好消息在全市傳
開:投資1.8億元的得益乳業項目,即將在青島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落地。半年之后建成投產,可帶動上萬戶農民靠養殖奶牛致富。 截至目前,平度已發展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442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12.6萬噸,年可實現產值137億元,銷售收入126億元,利稅3.7億元,使全市農產品就地加工率達到40%以上。這些企業對接市場,下連基地,輻射桑蠶、蔬菜、花生、葡萄、果品、肉雞、肉牛、奶牛等九大產業,在全市農村形成“九龍”欲騰當空舞的可喜局面。這是平度市強力推行農業產業化的結果。
平度幅員3166平方公里,擁有極為豐富的農業資源,如何讓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在對市情全面準確把握的基礎上,平度市委、市政府把發展一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資金融通能力和資產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作為實施農業產業化的重中之重,通過起主導作用的加銷企業的強力拉動,實現農業大市向經濟強市的歷史性跨越。僅今年以來,全市通過招商引資等主渠道,就新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86家,累計達到442家。通過“龍頭企業+市場+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基地”等有效形式,帶起各類基地186個,吸納農戶17萬戶。以九聯、六合、統一福記、三統萬福、大世界奶業等為代表的畜牧龍頭企業,年可加工肉雞7000萬只、生豬50萬頭、肉牛2.5萬頭,奶牛3.9萬頭,分別占全市各類畜禽生產能力的64.2%、56.2%、46.7%和32.5%。
平度農民把這些龍頭企業稱作自己的靠山,他們的錢袋也因此逐漸鼓漲起來。僅益昌蠶繭絲綢公司與豫謙制絲有限責任公司就帶起2萬多農戶從事桑蠶生產,戶均增收超萬元。目前全市桑園面積已達到10萬畝,一舉成為全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仁兆鎮立足當地實際,大力發展蔬菜加工業,先后引進86家中外加工企業,經過現代化設施的精心加工處理,當地所產的蔬菜暢銷全國,并有75%的蔬菜產品進入韓國、日本、德國等亞歐發達國家市場。一條蔬菜“綠龍”貫全鎮,仁兆4萬農村勞動力中有3.6萬人從事蔬菜生產、加工和運銷,11萬畝耕地有10萬畝是蔬菜,農民收入的80%和財政收入的70%來自蔬菜產業。
隨著農業產業化的快速推進,傳統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正被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所替代。“訂單農業”在平度大地上方興未艾,就是一個生動寫照。今年1-7月份,正大、九聯等4家畜禽產品加工企業,新建標準化肉雞養殖場16處,新發展訂單養殖戶5417個,訂單養殖的生產規模已占全市畜牧存養量的1/3。受各大龍頭企業的強力牽動,農業標準化建設也在不斷加快。全市新發展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51個,面積65.87萬畝。
實施農業產業化的核心是富民。平度的龍頭企業如同一帆正懸的航船,載著百萬農民到達理想的彼岸。鄧瑞強趙培聰孫洪濤竇煒李京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