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5日電
今年第16期《半月談》刊載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的文章說,這一輪宏觀調控一個最明顯的特點是,中央從一開始就明確堅持從實際出發,根據地區、行業和領域的不同特點,區別對待,該控制的堅決控制,該支持的大力支持,決不搞一刀切。
然而現實狀況卻是,一些部門和地方
,從“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問青紅皂白地簡單壓縮規模。這種既不是對宏觀調控政策的準確理解,更不是在積極、正確地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錯誤做法,應當及時糾正。
壓物價過快上漲,力!皪徫弧焙汀板X袋子”
宏觀調控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壓物價上漲太快,保就業容量擴大。保證經濟適度增長、保持貨幣和物價的穩定和就業率都是此次國家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政府要在適當的物價上漲率與失業率目標之間進行組合。
中央在采取一系列抑制通脹、防止物價過快增長措施的同時,召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會議,積極擴大就業。上半年,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590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65%,形勢比預料的要好一些。
今年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加快,農民增收難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上半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345元,同比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9%,是1997年以來增收形勢最好的一年。
壓部分行業過度投資,保發展薄弱環節
切實加強農業,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是這次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任務,也是這次宏觀調控的一個明顯特點。今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于“三農”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億元。一年來,中央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范圍,對農民購買農機具給予補貼,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加大減免征農業稅的力度等。這一系列支持農業、支持種糧農民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優惠之多,均為歷年少見,大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除了對農業和糧食生產,這次調控對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業和服務業發展等薄弱環節,給予了重點支持。“雙向使勁”、抑揚有致、冷熱兼治,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壓高耗能產業,保導向型產業
從產業結構調整看,要壓高耗能的長線產業的投資,保高新產業、瓶頸產業、短線產業和促進行業水平快速提升的項目。比如,對鋼材、水泥、電解鋁等長線產業的投資項目,在信貸投放、土地供應等方面進行控制,避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大的情況發生。而對煤電油運,以及有巨大就業吸納能力的中小企業投資項目,則在信貸投放、土地供應等方面給予支持。
即便是對鋼鐵、水泥等過度投資的行業,此次調控也沒有搞一刀切,抑制的是那些生產能力過剩、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對那些市場供不應求、技術含量高、環保設施好、能夠推動產品結構升級的產品,不但不控制而且大力支持。在調控期間,國家批準了上海寶鋼、湖北武鋼和山西太鋼新上的優質鋼鐵項目,技術先進、產品市場前景看好的民營企業也新上了一批項目。
壓政府主導的盲目投資,保符合政策的社會投資
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高增長”,在“經營城市”旗號下過度舉債搞“政績工程”,是這次經濟局部“過熱”的重要原因。特別是欠農民工工資、用低價征用農民的土地和征拆城鄉居民的房產,實際是用農民的吃飯錢、保命錢和城鄉居民應得的安置錢在發展經濟。而民間投資總體而言并不過熱,居民存在銀行中的資金,累積十萬億元以上。壓政府過度投資,推動社會投資,是調整國民經濟、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繁榮消費的關鍵。
在國家嚴格用地管理、清理投資項目、提高建設項目市場準入標準等措施作用下,大批政績工程紛紛下馬。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14.4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一季度回落了12.4個百分點。
有些人認為,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是“壓”民營企業,這是一種誤解。對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資,或者是資本金比例太低,大部分資金是從銀行貸得的投資項目進行控制,并不分所有制性質。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心和大政方針是決不動搖的。
壓過熱行業,保西部重點項目
從地區發展來看,一方面積極引導發達地區抑制過度投資、盲目擴張的行業,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國家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充分考慮到了地區差別。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在西部地區開工建設十大重點工程,投資總額達800億元。
西部地區有的干部認為,東部地區被砍的“過熱”項目大多是“尾”,而西部地區被砍的很大一部分是“頭”;宏觀調控是“別人發燒我吃藥”,因此影響了西部地區的發展。國家統計科學研究所宏觀經濟調研組的專家指出,以上現象的確存在,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西部產業結構嚴重偏向重工業,所謂“輕輕重重”,使得自身經濟自我平衡能力較差。國有企業比重過大,也使經濟運行風險加大?梢姡Y構問題、體制問題和增長方式問題,同樣是影響西部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同樣需要在調控中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
信貸、土地:保壓有致
此次宏觀調控,企業普遍感覺信貸大幅收縮。宏觀調控只是“收口袋”嗎?回答是否定的。這次調控在著力控制貨幣信貸規模的同時,加大了對基礎行業、短線產業和農業生產的金融支持力度。
從土地來看,一方面采取果斷措施,嚴格控制部分行業過度投資、盲目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和支持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比如,暫停農用地轉非農建設用地的審批,對國家禁止的產業不供地,對國家限制的產業嚴格控制用地;同時,支持國家重點建設工程用地,對國家鼓勵的產業保證用地,繼續審批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大公共設施和衛生、教育等項目的建設用地。
特別是大量被非法占用的耕地重新回到農民手中,保障了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避免了大量失地農民形成新的就業壓力。截至今年6月,全國已撤銷各類開發區4735個,占開發區總數的70%;目前已退出開發區土地2617平方公里,復耕面積達1324平方公里。糧食種植面積由此結束了連續5年的下降趨勢,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超過15億畝。今年夏糧產量一舉扭轉了連續4年減產的局面。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