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搜狐網8月17日轉載:女孩身患五種“絕癥” 寫治療日記十年抗爭(圖)
最新進展: 援助之手
越來越多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取得了聯系,北大人民醫院的有關負責人在聽取了李坤的病情和感人事跡后表示,將盡可能幫助李坤,初步肯定可以為李坤組織各科醫生會診后再研究治療方案。
而同時,沈陽的幾家大型醫院也表示想為李坤提供必要的醫療幫助,而廣大讀者為李坤治病獻計獻策的過程更是始終沒有停息,從河北到河南、從上海到貴州,隨著本報報道影響的不斷擴大,熱線電話也越來越燙手。在這么多顆愛心的關注下,李坤的未來,已經出現了一絲曙光。
不僅如此,演藝界的眾多好心人也準備為李坤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昨日,遼寧北方天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將電話打到本報,希望能為李坤辦一場完全公益性質的演出,將演出的所有門票收入都捐給李坤作為治療費用。
昨天,本報關于錦州凌海絕癥女孩李坤的報道引起了凌海市市委宣傳部門的重視,記者就李坤的遭遇與市委宣傳部一位副部長進行了溝通,這位副部長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看到了本報的系列報道,并將盡快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同時,這位同志還向記者表達了他們對李坤的關心和將盡量對李坤母女進行幫助的想法。
智者之聲: 對同類的態度,實質反映出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評判
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思寧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感言女孩李坤身患五種“絕癥”,十年書寫治療日記,與命運抗爭的故事。自本報發表相關報道后,在涌動愛心的同時,出于各種各樣的理由,一些人“建議”她不必留戀人世。張思寧說:“我聽到后很難過。我們都是很弱小的生靈,危險和災難不可預期”。
記者(以下簡稱記):對于她選擇的方式,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稱其為英勇的奇跡,有說是一種不必要的掙扎。你有何評價?
張思寧(以下簡稱張):作為一個人,對生的渴望,是原始的本能,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她難道沒有體會到每天活著的愉悅嗎?她的母親會認為十年的操勞是一種麻煩嗎?她會設想到女兒好轉后能夠給自己帶來的回報嗎?母與子是一體的,她存活在世間一天,對于她的母親就是最大的愛。反之,她本人也應該是這樣理解的。
記:一位醫生建議她放棄治療,認為這是一種絕對理智的選擇——這種抉擇不很精彩,但可以避免把家庭的最后一分錢榨干。
張:我們對于同類的態度,實質反映出我們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評判。
從現實角度考慮,這是一個可取之策,但對于一個尚有生存機會、自身和親人不肯放棄希望的人,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因經濟原因放棄治療,普遍都可以理解,而傾家蕩產搶救親人,卻得不到認可。人為什么要死?生命本身是一件非常燦爛的事情,我們缺少對生命終極價值思索的訓練。
記:現在有一種說法,將這個女孩與張海迪相比,認為他們的境遇極其相似,而又表現得格外頑強。
張:首先要對張海迪表示我一貫的敬意。張海迪面對的是一種殘疾,它是相對穩定的,不可治愈的,暫時不能危及生命的。這個女孩面對的是不斷惡化的病情,但又是可以治愈的。她承受的壓力只能更大,她的生存都成問題。十年來,她更多的是與自己抗爭,她承受苦難的同時又戰勝了苦難。結果呢,她有可能會輸,那么我也會向她鞠躬,為她曾經戰勝過那么多的苦難。
絕癥女孩《治療日記》之三
2000年10月日
今天,和我同病房的一位病友終于沒有堅持下去,靜靜地走了,也許,她離開這個世界是一種解脫,她生病已經3年多了。我呢?最近一段時間,我的病沒有什么明顯好轉的跡象,每天,吃掉的藥比飯還要多,已經6年了,6年了!什么時候是個盡頭?什么時候我也可以向她一樣靜靜地睡去,永遠不要醒來?
2002年11月日
最近,天氣逐漸寒冷,我的腿開始有些難受,身體已經明顯地發胖了,激素的作用很明顯,如果能有一種既能治療狼瘡,又沒有類似激素產生的副作用的藥物就好了。
2002年12月日
我給媽媽按摩大腿之后,她說她的感覺很好,媽媽的風濕最近又有些犯了,不知道為了我的病,媽媽還要受多少罪。最近發現尿液中時常出現血絲,聽大夫說,我的腎功能衰竭得很明顯,我最近一直感到腰疼,抗癌藥物會傷及腎臟和免疫功能,這些矛盾誰能徹底解決呢?真的希望我健康之后,可以去讀醫學,我一定能當一個好大夫。
本報記者 王曉倩 特派錦州記者 常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