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從膠州灣西岸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8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復海關總署《關于擴大保稅區與港區聯動試點工作的請示》,批準青島保稅區與鄰近港區開展聯動試點。由此,青島保稅區向自由港(自由貿易區)轉型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
&nbs
p;實施“區港聯動”,不僅是保稅區國際物流功能的拓展,更是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發展的積極探索,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國際港航運產業與現代物流產業聯動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國務院批準的青島保稅區“區港聯動”試點區域———青島前灣保稅物流園區,位于青島開發區濂灣河入海口與青島前灣港區交匯處,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是青島保稅區與香港招商局集團投資5億美元,共同開發建設的“青島前灣招商局國際碼頭與保稅物流”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稅物流園區由集裝箱中轉區、國際配送區、國際商務與商品展示區、查驗區等功能區組成,具有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四大功能。按照國務院關于“區港聯動”的批復要求,保稅物流園區與碼頭區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物流業務流程,將碼頭作業、海運物流、保稅功能集成運作,形成集碼頭作業、海運物流、產業鏈物流等業務一體化運作的模式,真正體現“區港聯動”的特點和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完整內涵。
物流園區實行封閉管理,是繼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之后我國對外開放度最大的政策特區:享受保稅區相關政策,在進出口稅收方面實行出口加工區的相關政策,即國內貨物進入園區視同出口,實行退稅;園區貨物內銷視同進口,按實際狀態征稅;區內貨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
物流園區正式啟動后,將充分發揮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和港區的區位優勢,重點引進國際知名航運企業、跨國采購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業,促進青島港航運、倉儲和物流產業的聯動發展。
目前園區建設穩步推進,正在進行填海造地工程,已有500畝土地浮出水面,預計年底前可完成設施配套,同時,有針對性、有目的的招商引資工作正全面展開。
為滿足企業對貨物快速流通和海關有效監管的要求,青島保稅區借鑒國外先進自由貿易區港模式,圍繞暢通物流業務、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通關效率三個重點,創造性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合乎我國現行法規與制度的“區港聯動”試點方案。海關將通過區域化、網絡化、電子化的通關模式,在全封閉的監管條件下,建立區域化的“大賬冊”管理格局,最大限度地簡化通關手續。
目前,青島保稅區“區港聯動”試點方案已上報海關總署審批,試點區域建成后經海關總署會同有關部委驗收通過便可投入運作。
青島保稅區與青島前灣港相連,前灣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際集裝箱中轉港。區港聯動的實施,將有利于增強青島港在東北亞港口中的競爭力,使青島迅速成為國際中轉樞紐港和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對我市“打造國際集裝箱中轉大港,發展現代港口物流經濟”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將為山東承接日韓產業轉移,加快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在與日韓經濟競爭與合作中搶得先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另據了解,寧波、大連、張家港、廈門象嶼、深圳鹽田港、天津等6家保稅區同時獲準“區港聯動”試點。(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
相關鏈接
區港聯動
“區港聯動”是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國際通行模式。港口和自由貿易區之間實行“無縫對接”,貨物快速地流入流出,相關手續簡便,多種運輸方式有效組合。目前,世界上知名的自由貿易區大多與港口相連,實行區港一體化管理,如德國的漢堡自由港,荷蘭的鹿特丹港等。
“區港聯動”試點是在國際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加快的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區港聯動”是設立自由貿易區的雛形,是指將保稅區和港區的優勢集中在一起,實施海關的統一監管,優化保稅區與港口的物流流程,使保稅區和港口在地域、功能和運作等方面做到有機結合,促進保稅區和港口優勢互補、功能結合、共同發展。通過保稅區政策與港口功能的聯動,體現自由港的作用。
海關總署從2003年開始啟動“區港聯動”試點工作。我國第一個“區港聯動”試點已于今年4月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