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非法傳銷出現反彈勢頭,傳銷人員呈低齡化趨勢。其中,在校學生、應屆畢業生的比重日漸增大。據了解,受過良好教育的大中專學生,之所以陷入非法傳銷的泥潭,主要是受“好工作”的誘惑。在傳銷組織者的巧言蠱惑下,一些學生懷著“創業、就業”夢想,加入了傳銷隊伍。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
一個個精心設置的圈套與騙局。
親身經歷:一位受騙女大學生揭露傳銷黑幕
多次打電話、寫信邀你去“發展”;一張席子、白米飯、沒油水的白菜冬瓜湯;一文不值的假冒偽劣產品要賣到3000多元……日前,被從傳銷窩點解救出來的西安一女大學生,講述了自己不幸涉足傳銷黑窩點的經歷。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大學生是西安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她說自己曾經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但由于朋友的一個“美麗的謊言”,使曾經朝氣蓬勃的她產生了輕生的念頭。
據她講,數月前一個朋友給她寫信說,他舅在南方開了一家公司,并稱那里有很多高素質人才,很適合大學生發展,現特意邀朋友去鍛煉鍛煉。此后,這位朋友還多次打電話并在QQ上留言,描繪了美好的發展前景,鼓勵她放棄學業“發展事業”。禁不住誘惑,這名女大學生匆匆南下廣西合浦,加盟到朋友的公司。
所謂的公司,實際上是一家打著直銷旗號的傳銷黑窩點。她說:“從此我過著非人的生活,每天的飯菜是白米飯、沒油水的白菜冬瓜湯,晚上睡覺則在地上鋪一張席子。而我見到的所謂高素質人才,僅僅是用謊言和虛偽包裝起來的。他們的工作是用欺騙的方式把價值幾百元甚至一文不值的假冒偽劣化妝品以3350元或者3800元的價格賣給下線。”她還透露,在她待過的廣西的那個傳銷窩點,至少有來自西安的大學生100多人,大部分是民辦高校和正規大學的學生。
她說,這些打著直銷旗號掛羊頭賣狗肉的傳銷黑窩點騙錢害人,使不少人家破人亡、人財兩空,還有不少大學生因此把握不住人生航向,失去生活信心,失去了人格尊嚴。
“之所以要把這件事講出來,是想告訴那些打算往這個死胡同里發展的,或者已經進了這個死胡同但還心存僥幸打算多撈一把的大學生,千萬不要利欲熏心,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她說。
觀察與思考:“天之驕子”緣何深陷傳銷泥潭
8月4日,重慶市工商局發布了今年第一號“紅盾警示”,提醒市民警惕傳銷陷阱。促發這一警示的是今年3月重慶破獲的震驚全國的“歐麗曼”傳銷案,其參與者90%以上是在校大學生,來自十多個省市區幾十所高校,共2000多人。
值得反思的是———
8月4日,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了今年第一號“紅盾警示”,提醒廣大市民認清傳銷的本質和危害,以免陷入傳銷和變相傳銷活動的陷阱。這也是重慶市工商局首次就一個專項內容向市民發出警示,而促使該局作出這一決定的,就是發生在重慶并震驚全國的“歐麗曼”傳銷案。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一些不法分子以所謂的法國“歐麗曼”公司名義,在重慶市渝北、合川、巴南等地區瘋狂開展傳銷活動。3月29日,重慶市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行動,一舉摧毀了這個該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傳銷網,抓獲了潛伏在重慶市的“歐麗曼”傳銷超級總代理秦永軍、總代理辛俊濤和趙曉民,其旗下的大量傳銷窩點也一舉被端掉。
“歐麗曼”傳銷案之所以引起了廣泛關注,是因為此案的參與者90%以上是在校大學生,他們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區的幾十所高校,總人數達2000多人,其中許多人中毒之深達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記者于今年3月19日在重慶市渝北區曾見到50名即將被送返學校的大學生傳銷參與者,他們普遍表現出較強的抵觸情緒,當記者拍照時,所有的人都迅即背過身去圍成一團。據參與查處此案的重慶工商局有關人士介紹,不少大學生為了參加傳銷不惜錯過考試,有的人還當眾撕毀了學生證,當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向他們進行宣傳教育時,許多學生都稱自己從事的是“直銷”,是“輝煌的事業”,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新理念”,有的人還公開表示,被送返學校后還要繼續從事這一“事業”。更有甚者拒絕回校,在被送返的路上悄然離開。
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些“天之驕子”深陷傳銷泥潭?
記者在采訪中感覺到,首先是傳銷者對“直銷”的虛假宣傳迎合了部分大學生急于“建功立業”和擺脫經濟困境的心理。據介紹,參與此案的大學生有幾個特點:低年級學生多、家庭困難者多、就業壓力大者多。隨著高校擴招,一般院校的學生就業壓力普遍增大,家庭困難的學生尤其渴望盡快找到理想的工作擺脫經濟困境,加之對傳銷和直銷的本質認識不清,于是,“《直銷法》馬上要出臺”、“直銷是未來新興的致富行業,早一步邁入此門,就會像80年代的個體戶、90年代的股民一樣成為先行者”等鼓惑便對這些人產生了強烈吸引力。
其次,傳銷者的“洗腦”灌輸和“親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部分學生在校園和社會上無法實現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一個參與此案的大學生告訴記者,在學校里不被人重視使他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但在傳銷組織中,每一次他的演講都會贏得最熱烈的掌聲,參與者之間互稱“老總”,使他得到極大滿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洗腦”宣傳使他越來越沉醉、癡迷。另一女生則認為,雖然睡通鋪、揀菜葉的生活過得清苦,但大家相互關心,相互鼓勵,這種溫暖就算在家里也沒有體會過。
第三,高校的管理體制和教育內容存在缺陷,使傳銷有了可乘之機。據參與辦案的重慶市公安局相關人士介紹,外地大學生來渝最長的達半年之久,但他們的學校竟不知道。有學生說,只要跟學校說出去聯系工作就行了,去哪里干什么學校也不問。
重慶市工商局在分析此案時還發現,目前對傳銷的本質和危害性的正面宣傳力度不夠,內容上也缺乏針對性,特別是結合案例的宣傳少,對學生的說服力還不夠強。
“歐麗曼”傳銷案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引起了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公安部等單位已在部署對全國大學生進行警惕傳銷專項教育。4月26日,重慶市政府下發了《關于開展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教育部門要組織學校向在校學生宣傳傳銷和變相傳銷的危害性,揭穿傳銷坑人害人的本質,以增強在校學生識別和抵制傳銷的能力。”記者從重慶市教委了解到,目前此項工作在重慶市各高校已迅速落實。重慶市工商局公平交易處處長陳建川告訴記者,工商局正積極配合教育部門開展對大學生的宣傳教育活動,日前他們到重慶市郵電學院就打擊非法傳銷為大學生們開設專題講座,受到學生的歡迎。今后此類活動還將進行。
鏈接
自1998年4月18日起傳銷被禁止
傳銷經營不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已造成嚴重危害。
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禁止任何形式的傳銷經營活動。
———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1998年4月18日)
傳銷情節嚴重構成非法經營罪
對于1998年4月18日國務院《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發布以后,仍然從事傳銷或者變相傳銷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上述犯罪,同時構成刑法規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情節嚴重的傳銷或者變相傳銷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自2001年4月18日起施行)
屬于傳銷或變相傳銷的6種情況
(一)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絡從事無店鋪經營活動,參加者之間上線從下線的營銷業績中提取報酬的;
(二)參加者通過交納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含服務,下同)等變相交納入門費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紹或發展他人加入的資格,并以此獲取回報的;
(三)先參加者從發展的下線成員所交納費用中獲取收益,且收益數額由其加入的先后順序決定的;
(四)組織者的收益主要來自參加者交納的入門費或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的費用的;
(五)組織者利用后參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費用支付先參加者的報酬維持運作的;
(六)其他通過發展人員、組織網絡或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招攬人員從事變相傳銷活動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工商局等部門《關于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等非法經營活動的意見》(2000年8月13日)
時評:斬斷伸向學生的“黑手”
今年以來,非法傳銷出現反彈勢頭,傳銷人員呈低齡化趨勢。其中,在校學生、應屆畢業生的比重日漸增大。工商機關近期在重慶市渝北區查獲的一起非法傳銷案中,傳銷人員有80%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分別來自湖北、河南、江西、山東、云南、四川、河北等地院校。
據了解,受過良好教育的大中專學生,之所以陷入非法傳銷的泥潭,主要是受“好工作”的誘惑。一些非法傳銷組織以介紹工作為名,以高收入為誘餌,將涉世未深又急于找工作的大中專學生騙去搞傳銷。在傳銷組織者的巧言蠱惑下,一些學生懷著“創業、就業”夢想,加入了傳銷隊伍。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個精心設置的圈套與騙局。
非法傳銷的“黑手”伸向青年學生,嚴重危害了青年的成長和社會的穩定。要徹底斬斷非法傳銷伸向學生的“黑手”,在加大對非法傳銷組織和傳銷頭目打擊力度的同時,還需要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做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對學生加強就業指導,使他們能夠正視現實,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特長選擇適合的工作,靠腳踏實地的辛勤勞動創造未來。
當前,就業市場形勢嚴峻,供求矛盾比較突出,找份工作確實不易。然而,就業市場雖然總體上供大于求,但對一些局部地區和行業來說,仍處于人才短缺、供不應求的狀況。比如,條件比較艱苦的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就十分渴盼知識人才到那里工作,用他們的知識和汗水改變這些地區的落后面貌;還有農村鄉鎮、城市居委會等基層單位,也很需要補充新生力量。即便留在繁華都市,也不是找不到出路:像高水平的家教、家政服務,人才缺口很大,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事這些行業,既能解決許多城市家庭的燃眉之急,又能較好發揮大中專畢業生的特長。此外,自己投資創業從事個體經營,當個“小老板”,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近年來大中專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過去大中專畢業生的“白領”模式已經改變,就業呈多樣化和大眾化趨勢。廣大學生也應及時轉變觀念,把眼光放遠,在更廣闊的領域里選擇職業。有關部門也要廣開就業門路,積極做好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工作,減輕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為他們提供更為寬松的就業環境。這樣,廣大學生才能更好地抵御那些所謂“高收入、好工作”的誘惑,使非法傳銷組織者沒有可乘之機,從根本上防范和遏制誘騙學生從事傳銷活動事件的發生。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