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已經嚴重束縛了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雖然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已開始進行戶籍制度改革,但絕大部分地區還沒有邁開實質性步伐。如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原所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陸學藝研究員認為——
戶口不再是障礙 北京放寬農民入城就業定居條件
改革戶籍制度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和前提
記者:當前,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陸:解決“三農”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而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如果像上個世紀50年代搞156項建設招農民青年進城的辦法那樣,一年之后轉為有城市戶口的正式工人。那么,在十幾年內,就會把幾千萬農民工培養成一支龐大的產業大軍!現在不解決這個問題,再過二十年怎么辦?農民工老了怎么辦?受傷了怎么辦?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戶籍制度一定要改,遲改不如早改。
記者:改革戶籍制度涉及經濟、社會許多方面的管理體制,您認為戶籍制度改革應該具備什么條件?陸:我認為主要是觀念問題。上個世紀80年代取消布票、90年代取消糧票,并沒有產生什么不良影響,反而促進了城市化的發展。在世界上沒有取消戶籍制度的幾個國家中,我們比別的國家條件要好得多。
戶籍制度改革不會出亂子
記者:現在,城市中已經有許多下崗工人。戶籍制度改革后,如果大量的農民涌入城市,就業問題怎么解決?
陸:農民在城市找到就業機會后才會留下來。北京的外來人口超過300萬,這300萬人的就業是誰解決的?我看98%的人是通過老鄉、親戚解決的。退一步說,你把他放在農村,不管他的就業,他不是我們的公民嗎?實際上,真的把戶口放開了,第三產業有了城市這個載體,就能容納數以億計的勞動力。廣東、浙江、江蘇這些人多地少的地區都是由于經濟發展得好,因而不僅使本地勞動力得到了充分就業,還吸納了數以百萬計的外省勞動力就業。
記者:大量的農民進城,是否會出現像墨西哥、印度等國的“城市病”?
陸:首先,不要害怕8億人全涌入城市,不會的。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的生活費用很高,人們只有在創造了一定的財富之后才會來。其他的國家沒有戶籍制度,馬尼拉、曼谷等城市也沒有撐破天啊!墨西哥、印度貧民窟的人大多數確是流入城市的農民,那是因為這些人在農村沒有土地,只好流浪到城里去討生活。前幾年,我國進行宏觀經濟調整,前后約有1000萬2000萬農民工被辭退,他們都有序地回到農村去了,并沒有因此就滯留在城市。
記者:這些年,流動人口的犯罪率比較高。有人擔心大批農民進入城市會影響到城市的社會治安。
陸:我認為,農民進入城市與犯罪沒有必然聯系。農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一年還拿不到工資,怎么會不出問題?如果我們使進城的農民在身份上得到認同,納入當地政府的統一有效的管理之下,至少是清除了產生諸多社會問題一個重要的制度性的根源。戶籍制度改革能夠創造財富
記者:戶籍制度改革之后,農民要想長期生活于城市,還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如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如何建立配套措施?
陸:老年農民在過去的歲月里,同樣參加了社會主義建設,交農業稅,按低價賣愛國糧,等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一點沒有他們的份是不公正的。真的把戶口放開了,在一定時間里,我們可以制訂相應的政策,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逐步解決問題。
記者:戶籍制度改革還有其它方面的積極意義嗎?
陸:戶籍制度改革能夠增加財政收入。現在人們往往認為農村人口進城是負擔,其實不然。在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認為勞動力是負擔。在我國,首先進城的往往是農村中已經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和青年農民,他們進城不僅不會增加負擔,反而會擴大消費、增加稅收、創造財富。中國要現代化,就必須實現城市化,沒有城市化就沒有現代化。農民的大多數要成為工人,成為職員,成為市民,這是歷史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