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許多高校大學生畢業典禮上,常有學生自豪地拿出印有“某某公司總經理”字樣的名片。幾年前像這樣趕著網絡熱潮,大辦IT公司的大學生創業者著實不少。但記者最近調查發現,如今的大學生一畢業就創業的越來越少,即使創業了,也很少開高新技術公司,開服裝店、餐飲店,做小本經營
的卻越來越多。父母反對,缺乏資金,沒有合作伙伴,一個個不得不直面的問題讓大學生創業進入“冷處理期”。
[調查]65%的學生考慮30歲以后再創業
調研顯示,分別有46%的本科生和57%的研究生表示有過創業意向。但另一組數據則表明,現實和理想仍有較大差距:高達87%的本科生不選擇創業活動,研究生中真正從事過創業活動的也只有21%。阻礙學生創業最大的因素是資金和團隊問題。
而針對大學生做的一次網上調查顯示,65%的人考慮30歲以后創業;21%的人認為大學畢業后至少要工作1至2年再創業;9%的人認為創業風險太大,要慎重;還有4%的人說沒想清楚,另有1%的人表示無論如何都不考慮創業。
據悉,上海交大今年3500多名畢業生中,創業的學生不到20人,而且研究生占了多數。
[專家]先就業再創業是成熟之選
智聯招聘網CEO劉浩并不贊同大學生剛畢業就創業。“大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沒到成熟的時機。能夠贏得資金注入的項目絕不僅僅是好點子,還需要可行性市場分析、高效的團隊等。如果因一時沖動或求職不順而走上創業道路,往往會遭受更大的挫折,也會讓自己的簡歷遭到未來雇主更嚴厲的挑剔。”
他還指出,如今一些大學生寧愿當月收入600元的小老板,也不愿拿3000元月薪給人打工看臉色,這種動機并非出于強烈的自主創業的愿望,恐怕在創業路上飛不遠。
專家認為,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創業條件不是很成熟。不妨在心里埋下創業的種子,先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一來可以規避很多風險,二來可以適應社會,了解行情,等積累了足夠經驗,時機成熟后再創業,才是明智之舉。
特約編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