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好賣,人難留”,“留不住人”已然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頑疾”。據2003年的一次人才流動性調查結果顯示,房地產人才流動程度高居各行業之首,個別企業甚至超過60%。
萬通創新業務換將、北京萬科換帥、大連萬達四處招兵買馬……紛亂頻繁的人才大戰中,民營企業無疑是
其中的主角,而值得關注的是,外資房產公司的人才屢成民企“獵物”。
快速與國際接軌
隨著土地出讓的公開化,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土地和資金兩大要素的獲取方式都逐漸走向市場,人力資源的競爭在今后房地產企業的品牌塑造與持續發展中將變得至關重要,人才爭奪戰必然越打越激烈。而其中,國際化的房地產專業人才越來越吃香。
復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表示:外企人才流向民企,在房地產行業內并不是新鮮事。行業發展時間短,人才缺乏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外企培養的人才往往成為房地產新貴——民營企業們發展需要借助的力量。顧敏說,復地早在幾年前就頻繁從外資或港資的房地產企業中吸收人才,他自己最初也是從一家外企跳槽到復地的。
到外企“挖角”的確是房地產企業“速成”的法寶之一。外企過來的人才可以帶來國外一些管理和流程操作上的經驗。特別在一些公司面臨發展或改善業務階段時,這種成熟的流程和制度建設上的借鑒作用不可小視。
房產民企緣何聚“人氣”
“人才從外企往民企流,在房地產業內已是一種趨勢,是市場的作用。”對于外企人才紛紛回流房地產業的原因,業內人士總結出如下幾點:
一、外資房地產公司培養的人才,大部分仍是本地人才,在外企發展易遭遇到的“玻璃天花板”現象,使他們為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投奔民企。
二、民企有本土優勢,熟悉國內游戲規則,運作上更符合國內情況,并且操作講究實際。
三、民企用人上更務實,合適的就上,不合適就下,給個人空間大。
四、發展良好的民營企業本身博采眾長,愿意接受好的想法,在管理上也沒有條條框框,機制更靈活。
五、民企的薪資福利接近市場,有實力給真正人才開高價,更有競爭力。
特約編輯:鐘善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