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形勢日趨好轉,日本企業正在將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技術開發,他們意識到,在一切競爭因素中,未來起決定性作用的仍是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
《日本經濟新聞》最近對439家大中型企業的技術研發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有75%的企業已經計劃大幅提高本年度科研經費,其中許多企業科研經費的增幅超
過營銷額的增幅。從行業領域看,精密儀器增長10.1%,醫藥增長7%,電信家電增長6.5%。被調查企業的本年度計劃科研經費總額達9.1萬億日元,比上一年度增長5%,是1999年以來的最高增長,其中電信家電行業的科研經費高達4萬億日元。科研經費最高的前5名企業依次是豐田、松下、索尼、本田、日產,而松下科研經費的增幅為10%,日產達15%。
將近一半的企業在回答為何大幅提高科研經費時表示,國內外競爭形勢十分嚴峻,只有技術力量才是贏得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另有30%的企業認為,在經濟大環境改善的情況下,希望通過技術開發參與新事業和新領域的競爭。調查還顯示,有55%的企業計劃今后5年內每年逐步提高科研經費的比例,而且技術創新的突破口選擇與國家科研機構以及大學的合作上。
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開始重視對技術人才的待遇問題。近幾年由于技術發明得不到相應的報酬,科研人員狀告企業的事件增多,這已經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對此,一些企業已經提高了科研人員的待遇和報酬。曾獲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所在的島津制作所已經設立“研究系列職務”,根據科研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成果確定其職務和待遇。研究系列職務的待遇一般要高于同等系列的行政職務,而最高研究職務的待遇甚至高于企業的最高領導。目前這種制度已經被幾十家企業所采用,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此外,松下、東芝、理光等企業正在研究對單項技術的發明給予高額獎金的措施。
這次調查還表明,日本企業對各國同行業的科技實力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們將美國排列第一位,日本和歐洲實力相當,居第二位,韓國和中國臺灣省排第三位,而中國和俄羅斯排第四位。但是,不少企業認為,中國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提高很快,特別是在制造業和電信家電業方面,中國將迅速趕上,十年后,第一、二位的排序不會改變,但中國將有可能升至第三位,超過韓國和中國臺灣省。可以預見,日本企業對于技術研發的重視,必將促進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閻海防)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