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大眾公司得到消息,7月份,上海大眾以月銷售超過28000輛轎車的業績,重返車壇"頭把交椅"。
業內人士認為這反映出中國汽車市場日益成熟,從價格向價值回歸的新走向。消費者在關注價格的同時,更注重品牌、技術和質量內涵。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部介紹,5月份全國轎車產銷為21.03萬輛和
17.77萬輛,分別比上月下降了13.56%和19.27%。對于近兩年順風順水的轎車行業來說,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以至于很多媒體用"黑五月"來形容行業慘淡。6月份幾乎全國廠商的著名品牌都競相降價,但銷量仍繼續下降了5.84%。據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上海大眾、一汽大眾降價策略啟動滯后和生產布局調整,南北兩個大眾的銷量一度受挫,上海大眾也暫別6月銷量冠軍的位置,被上海通用取而代之。
北京亞運村、上海汽車交易市場的銷售業績表明,進入7月份以來,主流廠商及其品牌在銷量上取得較大增長,無疑是市場選擇由價格向價值回歸的自然變化。上海大眾7月份的銷量高速增長,既與其6月份的"奧運降價戰略"有很大關系,也體現了消費者的選擇更趨理性。有關專家認為,未來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價格的血拼,而是產品品牌、技術、服務的綜合性競爭,是企業之間從產品開發到售后服務整個業務流程綜合實力的較量。突擊降價行為可以起到短期的刺激作用,但不是中國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良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