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特色鮮明、機制合理、運轉有效、充滿活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是一座城市產業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同時也為新興產業集群的迅疾崛起發揮著重要作用。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著力構建和完善富于特色的城市科技創新體系,重點實施原始性創新戰略、技術集成戰略
、技術標準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為三大特色經濟、四大產業基地和六大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我市從體系環境建設入手,積極培育氛圍,不斷夯實基礎,軟件、新材料、海洋科技三大新興產業形成了各自相對完整的創新體系,運轉頗見成效。軟件業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4年實現產值翻番,國際化步伐日益加快,去年產值達35.5億元,今年有望突破50億元大關;新材料產業異軍突起,初步建立起“實驗室—中試基地—產業園”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去年成功躋身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建設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為龍頭,以優良海水養殖種苗基地、海洋藥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質提取等海洋新技術產業化為方向,膠南明月、澳海生物、東海藥業等一批海洋高科技企業的崛起初步扭轉了多年來青島海洋領域“科研強而產業弱”的局面。
城市科技創新體系,內容主要有三:一是知識創新體系,一是技術創新體系,一是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在知識創新體系層面,原始性創新戰略是我市加強科技源頭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成為科技創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我市致力構架面向產業的塔型研發體系,分別在大企業集團和機械行業建立了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完善了我市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布局。目前全市已擁有19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5家中試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呈現出“雙大合一”的嶄新模式。
在技術創新體系層面,海爾、海信日前正式被確定為國家創新體系企業研發中心試點,國家科技部將出面協調試點企業享受的相關政策并優先支持試點企業申報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和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在試點企業盡快建立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期望用5到10年的時間在試點企業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研發中心、世界一流行業科技人才的集聚高地和施展才華的平臺,推出一批達到國際前沿的原創性研發成果,為國內企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示范。這表明,以海爾、海信為代表的企業創新“青島模式”已得到國家認可。今后,我市將爭取將更多大中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納入創新試點,強化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開放創新的環境,最終確定青島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層面,科技風險投資公司、技術產權交易所等一批骨干機構的成長壯大帶起了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專利商標、信息咨詢等上千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群體,為全市科技型企業搭建起技術、信息和服務平臺。通過建立全市技術產權交易網絡,引導和鼓勵科技孵化器為創業期的中小企業提供開發試驗、貸款推薦與擔保、國際合作等服務,推動科技中介組織與各類創新主體和要素市場建立緊密聯系,為企業創新活動提供了更多有效支撐。(本報記者張子倩本報通訊員鄭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