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考研報志愿首要考慮:為什么要考? 到哪里去讀?
如果你已經準備加入考研大潮之中,備戰2005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報名前一定要仔細思量以下問題。
為什么要考?必須有一個能夠說服你自己的考研動機,才會有排除萬難的勇氣。是為了學位和文憑以便將來找個好工作還是真的對某一學科很感興趣覺得大
有繼續研究下去的必要。如果僅僅只是前者,量力而行地選一個好找工作又競爭不是很激烈的專業(如機械)去準備,不必考慮太多的其他因素,或者干脆選擇讀第二學士學位(較之研究生考試,雙學位考試要容易得多,一般是讀完兩年成績合格者可以拿到所屬學校院系的第二學士學位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而且此類招考有很強的院系自主性,本科雙學位畢業生進京指標不受限制,就業時起點工資與研究生相同)。否則最好評估一下自己的興趣和潛力,廣泛聽取你周圍的人(父母、老師和朋友)的意見,最后自己作決定學什么專業。
到哪里去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相對發達并有更好的就業機會,但是考研時的競爭相對會更加激烈,讀研時的花費可能也要高一些。如果你對自己的智力充滿信心經濟上也沒有后顧之憂,考沿海地區的重點院校或者研究所可以使你在學習期間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和就業時的地理優勢。但是你很可能被調劑,上海有一個研究所去年的招生計劃大約是80人,但是其中卻有50人是保送的,最后一大半上線的都只能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安排,雖然還有選擇的機會,但是好機會肯定不會多了。所以,如果你沒有絕對的把握,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西部城市的招生單位是比較明智的。
選擇好報考單位所在的城市后,就要調查該城市符合自己胃口的研究院校,對于立志報考重點院校和研究所的考生來說,這一點沒有太多好說的。但是對報考一般院校的考生來說,這里面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調查清楚。對專業的選擇必須理性。不能一窩蜂奔向熱門專業,必須考慮自己專業本身的情況,有明確的想法和通盤的計劃,要了解所選專業的培養方案如何設置、課程特色、畢業生就業情況、導師陣容和專業發展方向等。
跟誰讀?換句話說就是導師的選擇問題。我認為在選擇導師時,道德水平比學術水平更重要。如果某個導師多數學生都不認為他是個好導師的話,千萬不要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
最后說一下搜索有價值信息的幾條途徑。如果有師兄師姐在擬報考的單位讀研或者讀博,直接和他們聯系就行了。以下的方法可以適當參考:到該單位的論壇上去找,一般每個學校都有聊天室,問題不要太直露;利用學校圖書館的期刊數據庫(如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等)查找想要報考的導師情況,如果某導師在同級刊物上有一稿多投現象,建議不要報;利用上面搜索的結果,看與該導師共同發表文章的其他作者對他的評價。這些作者有很多都是這位導師的學生,如果能夠取得這些作者的信任,他的意見將是十分有用的。至于這些人的聯系方法可以到編輯部找,也可以到網上的同學錄里查找。
②選擇學校有以下幾點因素是應該考慮到的
學校沒有最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你應該選擇的。選擇學校有以下幾點因素是應該考慮到的。
首先,應該根據自己復習情況報考分數高一點的學校。這樣你才能更有動力,復習起來才會更加賣力。否則你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第二點,考慮一下畢業以后想留在什么地方工作。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機會多多。想要在北京謀求發展的話最好報北京的學校。想要以后在上海工作就考慮復旦等上海的學校。因為畢業以后異地找工作很費力,一方面有畢業論文要寫,不可能給你太多時間跑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另一方面經濟上不允許,不可能長期的住在外地找工作。
其次,考慮你的職業發展道路。如果你想當公務員,請考慮人大政法這兩個學校。國家機關里面這兩個學校出來的占多大數。如果你想以后做律師,北大,人大,對外,華政,復旦都是不錯的選擇。好的大型律所里,這幾個學校的畢業生占多數。一般合伙人都優先考慮他的校友。如果你想做涉外的業務,對外這方面很強。如果你想去公司或者出國的話,北大值得考慮。北大可以在你的簡歷上填上濃重的一筆。
再次,選擇你喜歡的學校。
另外,提醒幾點不應該考慮的因素:不要根據去年的復試難度來選擇學校,每年都可能起變化;不要根據學校的招生比例來報考學校,應該根據你自身實力來報考。
③報考研究生應注意什么?
注意選擇報考不同類別的碩士研究生。目前碩士層次的研究生除傳統意義上的研究生外,近年又增加了許多注重應用的新型“專業碩士”。他們分別是工商碩士(MBA)、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建筑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工程碩士等。和多傾向于“研究”的傳統意義的碩士研究生相比,專業碩士在培養方向上更注重實踐與應用,培養時間也短(兩年)。
MBA招生考試相對獨立,因為培養方向主要是在應用方面,因此,專業碩士的專業課水平要求較淺,更多的是考一些主要課程的基礎知識。另外,專業碩士招生學校數目雖少,但一般招生量較大。鑒于此,對于一些換專業考試的考生來說,似乎報考專業碩士更合適一些:至少可以在專業課上不被“科班出身”的考生拉下太大差距;對于“科班”出身的考生,則不妨揚長避短,報考傳統意義上的碩士生。
注意參加相關學校及專業的考前輔導。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考試由各學校自己命題,由于各學校的教材不同,學術流派不同,教師的研究方向各異,因此,即便是同一專業的考題,各個學校的差異也較大。為此,在注意搜集所報考學校推薦的復習用書及歷年考題外,還應盡量參加報考學校的專業課輔導班,尤其是各系自己舉辦的輔導班。近年研究生考試中的“近親繁殖”現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針對這一情況,考生在報考時,如沒有時間、財力到報考學校參加輔導,同時專業課也沒有較大把握,不妨把目標定得現實一些,報考就近比較熟悉的學校,以保證“率”。
報考學校及專業時注意避開熱門。雖然近年報考研究生的人越來越多,但仍有一些專業報考量不足,個別甚至出現招不滿或無人報的現象。據了解,目前報考人數較少的專業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工科專業上,文史類、經濟類專業報考者一般較多。如在北京,理工類專業的報考與錄取比例一般在2∶1—4∶1之間,但文科專業的報考與錄取比例則高達6∶1—9∶1。具體專業與學校之間,這種不平衡則更為突出。在專業上,工科的計算機、自動化等一直是熱門,文科的法律,財經則一直是熱門。在這些專業中,報考與錄取比例往往高達20∶1以上,甚至更高。北大、人大等名校則是眾多考生集中的地方。在這類學校,個別系的考生就可能超過1000人,沒有絕對高的成績,基本上難以保證被錄取為計劃內公費生。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建議同學可避開這類學校及這類專業。當然,在一些熱門專業或熱門學校中仍存在一些相對的冷門方向及專業,同學不妨有選擇的報考。
特別要提醒的是,近年許多學校都增加了計劃外名額,有自籌經費、委培等多種形式,最后的實際招生名額往往遠遠高于所公布的數字(計劃內)。如果你想上個好學校,上個好專業,超過最低分數線的把握也較大,你也可以考慮計劃外名額,但要自己準備學費。招生簡章上公布的數字往往含有保送生在內,如果以此為據來考慮競爭程度及把握大小,顯然就不準確了。因此報考前,最好與學校取得聯系,弄清實際數字。
④填好第一志愿的竅門
選好考研的第一志愿就是成功的一半。選擇志愿是個風險很大的博弈過程,考生要把自身的意愿和條件結合起來,考慮好第一志愿。
一般來說,考生首先要確定的是選擇什么樣的專業。許多考生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學這個專業,這樣考研就成了一個實現自己興趣和抱負的絕好機會。還有許多考生選擇專業時主要考慮將來獲得一份更好的工作,這些考生在判斷專業前途時,就要目光長遠一些,根據社會發展趨勢來理性地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專業的前途,不能盲目跟著別人跑。
此外,考生還要明確自己考研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這對選擇專業和報考單位也有比較大的影響。有的考生成績優秀,主要是以考一個好專業好學校為主要目的,那么,選擇專業和報考單位時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來的發展需要;而有的考生起點比較低,想要通過考研改換專業,走新的人生道路,這一類考生則要更加注意權衡選擇,盡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要做到準確填報志愿,考生還要全面了解真實的信息,權衡利弊,幫助自己作出正確的抉擇。尤其是那些競爭實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選擇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專業和招生單位。
首先要看錄取分數線,有一些比較好的學校的總分和單科錄取分數線有可能會高于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其次,要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然后,還要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兩者之比即為考錄比,數值越大,說明競爭越激烈。這些數據應該盡量往前多收集幾年,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比如說錄取門檻逐步降低還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穩定還是劇烈波動。逐步抬高的難度比較大,而波動劇烈的風險比較大。
最后,考生還要研究學校的錄取情況。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單位自主負責,各專業院系的自主權比較大,因此必須詳細摸清錄取情況,比如,實際錄取名額到底是多少。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高校和專業院系有很多內部保送的名額,表面上看起來招生量不少,但公開招考的并不多,對這些考生都要有客觀的分析。
⑤未來幾年急需的專業人才
據國家有關部門預測,我國今后幾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是以下9大類;以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經貿人才;律師人才;保險業精算師。“入世”后,以下七類人才將走俏:
1、教師,我國將有數千萬人要重新就業,在崗人員也需要知識更新,教師地位將大力提高。
2、律師,熟悉國際法則的律師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通曉國內外法律的人才也將受青睞。
3、外語人才,貿易經濟將與國際接軌,懂外語又學有專長的管理人才特別受歡迎。
4、心理醫生,市場競爭、人才競爭將愈演愈烈,生活節奏加快,心理疾病將增加,所以急 需大批心理醫生。
5、談判人才,商務活動頻繁,急需大批談判人才。
6、旅游人才,境(國)外人員將大量進入我國旅游觀光,內地也將有大批人員出境(國)觀光考察。因此,熟悉電腦操作、旅游專業畢業的管理人才,以及通曉古今中外的導游人員,將是企業爭奪的對象。
7、信息業人才,誰掌握最新信息,誰就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信息咨詢員;電腦網絡技術員等信息靈通人士將受垂青。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