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3點30分,記者從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7月8日中國籍"金贛6"號輪與韓國"西漢銀河"號商船在渤海老鐵山水道沉沒后,船上所載燃油已經溢漏,造成事發海域污染。
事故發生后,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海上應急監視監測小組趕赴事發現場。該小組乘"中國漁政37062
"號船于10日早上6時抵達事故現場,對事發海域開展了應急監視,發現海面上已有約80平方公里的漂油帶。技術人員立即對事發海域進行了海洋水文、氣象、化學、生物等要素的全面監測,并進行清污處理。經監測,事發海域的漂油帶已自東向西北方向漂散。根據未來幾天氣象與浪潮流的變化趨勢分析,預測漂油帶將向東南方向漂散。
由于事發海域距廟島列島僅十幾公里,其氣象和水文條件復雜而影響海上清污工作,漂油帶將有可能影響廟島列島附近海域。
另悉,北海監測中心監測人員在沉船海域監測時,利用漁政船安裝的魚探儀對事發海域進行水下探測,確定"金贛6"號確定的沉沒位置為:北緯38°21′888″,東經121°23′270″。該海域距長山島40海里,距南隍城島20海里。經探測沉船位置水深45米,沉船水下高度為30米。
據了解,事發海域水深近50米,"金贛6"號輪溢油從三個點持續不斷地涌上海面。目前煙臺海事部門正全力處理現場。北海監測中心的技術人員將對現場監測的結果進行分析,以便為事故的處理提供現場監測數據依據。(李明春)
特約編輯 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