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憑處方購買,無疑對各藥店造成不小的沖擊,于是
很多藥店實行“自救”———不同程度地報銷處方費,為處方“買單”。此招一出確實令一些藥店的經營有所起色。面對藥店的“叫板”,一些醫院也不能容忍眼皮底下的“跑單”,于是采取一些措施來“截單”。
開方拿藥服務周到
昨天,記者來到廣濟醫院,在西藥窗口提出要購買阿莫西林,問“可不可以光掛個號開個處方,然后我到外面拿藥”,里面的醫生說“在我們這里直接買就行,免掛號費,開了方直接拿藥。”記者執意要開處方,醫生又說,“那你花一塊錢買份病歷,上二樓開方”。來到二樓,一位醫生開完處方后,并不把處方給記者,堅持要陪同記者一同下樓拿藥。
一元掛號便宜賣藥
隨后,記者又來到海慈醫院。掛號處的醫務人員告訴記者,可以到二樓的“方便門診”掛個一元的號,就可以買到30元左右的藥。到二樓掛號后,“方便門診”的醫生按要求給記者開了處方,并告訴記者,“出門右拐,直接到醫院的藥房拿藥就行了,跟外邊價格差不多。”記者帶著處方來到藥房,買了一盒阿莫西林,價格3.1元,與外面一藥店的價格相差無幾。
面對“跑單”早已習慣
記者來到市立醫院附近的一藥店,售藥人員告訴記者,“來買抗菌藥的有很多是直接從醫院帶著處方來的”。市立醫院門診部周主任告訴記者,其實“跑單”一直以來都存在,覺得對大醫院的影響不大。幾個診室的醫生認為,很不愿意看到自己開的處方流到外面。
全面“截單”還有點難
據了解,對于“跑單”,一些醫院開“模糊處方”,使用代號隱藏了具體的配藥明細。另外,有一些地方的醫院開始嘗試以電子處方來替代醫院處方,即通過醫院的局域網,將醫生處方直接發到藥房里。但是,上述兩種措施均遭到過諸多質疑。采訪中很多醫生認為,怕病人“跑單”,經濟利益事小,主要是怕出事,萬一出事,責任無法說清楚,因為很多病人都將服藥后產生不良反應歸咎于醫生。鞏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