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2008年奧運帆船比賽環境保障工作,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的資源優勢,青島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共同開展奧運帆船賽場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合作安排簽署儀式暨新聞發布會7月8日在青島國際新聞中心舉行;青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永明、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環境活動部副部長余小堂
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隨后,羅永明和陳連增在合作協議上簽字。
作為2008奧帆賽場地,青島進一步加大了海洋環境保護力度,6月底完成了北海船廠搬遷工作,進行了前海海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強化了海上執法監督和巡查,開展了奧運賽場水質專項檢測工作,建設了奧帆賽區海洋水文、水質監測暨預報系統,加大了赤潮防治工作力度,為成功舉辦奧帆賽奠定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為體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國家海洋局從2001年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青島奧帆賽海區的環境實施了全方位、立體化、多要素、連續性的監測和調查。目前奧帆賽海區以及附近海域環境質量總體狀況良好,但近岸局部海域環境壓力仍然較重。膠州灣及附近海域近幾年時有赤潮發生。如果不對海洋環境質量狀況加以改善和控制,海域赤潮發生的可能性仍將存在,赤潮一旦發生對奧帆賽順利進行構成威脅。國家海洋局為此投資1000多萬元,采取兩個步驟,控制赤潮發生和蔓延,確保"承辦一屆歷史上最出色的奧帆賽"。
青島市人民政府和國家海洋局在未來4年里將共同努力,進一步加大奧帆賽場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監督和整治,強化海洋環境監測力度,全面開展青島市近省海域赤潮防治行動,加快海洋環境監測暨預報系統建設,實現"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總體目標。(李明春
胡保勝)
特約編輯 海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