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從小抓起
林源、張宇寒是2004年海南高考文、理科狀元。采訪中,
兩位狀元的父母均表示,教育孩子就要從小抓起。
林源的父親林西雄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引導他該如何做人。孩子的要求是對的、合理的,可以滿足他;孩子的要求不對
時,決不能順著他。同時,要注意不可以失信于孩子,答應(yīng)他的事情就一定要想辦法做到。作為父親,并不是整日板著臉,就能得到孩子的尊敬。多關(guān)心孩子,像朋友一樣理解孩子,才能真正獲得孩子的尊重。
林源的母親盧秀芳說,林源很少讓父母操心,因為從林源很小的時候,他們就特別注意讓林源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他做得不對,就要說他,不能因為他還小、還不懂事就算了。開始學習后,一定要讓他先做完作業(yè),再做其它的事。養(yǎng)成好習慣后,他就會變得很自覺,基本上不再需要父母操心。
張宇寒的媽媽張克瓊說,宇寒小時候她就要求她放學回來要先做完作業(yè)再看電視,不寫完就不能看,這是家長必須要堅持的原則。她說,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從一年級就要開始,比如說讓孩子做完作業(yè)后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成一種“獎勵”,慢慢讓孩子養(yǎng)成了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同時還要告訴她為什么要學,當她從“要我學”到有“我要學”的意識后,到了初中、高中就可以很省心了。岳欽劉艷
媽媽禁令少 兒子個性強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學生汪涵,以699分獲得今年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汪涵的媽媽查麗華認為,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共性,而家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這個個性包括平時與人相處、品德、性格、心態(tài)等內(nèi)容。“對于他個性的發(fā)展,我們從來不做限制,相反我們做的是為孩子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設(shè)好的環(huán)境。”查麗華介紹說,“比如,汪涵初三的時候,想看四年一屆的世界杯,我們不是阻止而是滿足其看球的渴望,實際證明他的學習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過來還感悟到媽媽很理解他。”
汪涵與父親“稱兄道弟”,與母親也“沒大沒小”。父母也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與孩子溝通方面,一定要選擇孩子愿意聽的時候再與孩子交流,孩子心情高興才能“套出”他想說的話,另外,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學會傾聽,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心情有多糟。
查麗華認為,自己家庭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自己善于把資源充分與孩子分享。她參加了一次培訓,學習了老沃爾瑪?shù)摹叭章湓瓌t”,她以此告訴孩子“當天的課程當天完成”。參加完肯德基的培訓后,她用其工作的條理性教育孩子干事要有規(guī)律,“凡是我覺得有啟發(fā)的事情,我都會拿來教育孩子。”查麗華說,“即便只有20%能被孩子接受也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家長要做好家庭保障,不僅包括物質(zhì)上,還應(yīng)該做好心理后勤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