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6月17日電
針對江西省萬年縣近日發生的2戶9名村民因食用野蘑菇中毒4人陸續死亡的殘酷事件,江西省衛生廳發布了今年全省第一次食品衛生預警公告:勿亂采食野蘑菇。
6月8日,萬年縣齊埠鄉方家村51歲的村民李蓮英上山自采野生蘑菇約3兩,回家后分了部分給隔壁親戚家,兩家均在當晚食
用。次日早晨7時開始,9名食菇者陸續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隨后,相繼到村診所和鄉衛生院醫治,除1人留院外,其余8人因癥狀好轉回家。但不料,因毒性潛伏期較長,12日上午8時起,一些身體狀況看似正常的中毒者開始毒性復發。至目前,李蓮英和三名孩子已經死亡,其他食菇者仍在留院觀察和治療中。
由于對蘑菇毒性認識不深,對食用野生蘑菇警惕性不高,各地程度不等的食用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據江西省二附醫院醫務科介紹,每年春夏之交時,醫院都會接治多例這類中毒者。此次事件中有一名只有5歲的死者方雪冰,他的父親心痛地對記者說:“以前我們那里也經常發生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但都只是肚子痛一下,嘔吐幾下就沒事了,沒想到這次……我女兒只喝了兩口湯就死了!”
我國約有野生蘑菇400余種,其中部分具有毒性,誤食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據江西省衛生廳介紹,春夏之交,雨量充沛,溫度適宜,野生蘑菇生長旺盛,由于野生蘑菇有無毒性從外形上很難區分,所以人們最好不要亂采摘、買賣和食用野生蘑菇,以免因誤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一旦發現誤食要立即到醫院進行合理治療。
據介紹,有毒蘑菇也稱毒蕈、毒菌、毒茸、毒菇子等,全世界有毒蕈100余種,致命性毒蕈20余種,極毒10余種。有毒蘑菇可含有多種毒素,中毒后表現各異,臨床上大致可分為胃腸型、肝損害型、精神、神經型、溶血型四種,其中以肝損害型最多見,病情最嚴重。毒蕈中毒后,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已屬晚期,且目前無特效治療措施,搶救治療十分困難。(李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