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煙臺訊 6月10日,筆者到芝罘島大疃居民區采訪,但見一排排新建的居民樓代替了昔日的平房,曾經雜草叢生、貝殼遍布的荒灘變成了文化廣場,漁村脫胎為都市新區……
位于芝罘島中部的大疃居民區共有居民1860戶,5000多人。近年來,他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海珍品養殖和深加工,膨脹發展工業和旅游業,壯大
了集體經濟。口袋鼓了,該干點啥?從1994年起,大疃居民區黨委、居委會一班人從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入手,不斷改進居民的居住環境,特別是2001年以來,先后建成住宅樓8萬平方米,已有近1200戶群眾喜遷新居。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8名兩委成員至今依然住在簡陋的平房里。不少居民為他們鳴不平:“1000多戶都搬了,還差這8戶?”居民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胡志光的話語擲地有聲:“一戶群眾住平房,兩委成員也不能上樓,我自己首先帶頭。”他的建議得到了兩委成員的一致響應。也有不少人建議,居委會的辦公樓已經整整30年了,過于簡陋,與大疃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不如從舊村改造的資金里省出二三百萬,先建一座辦公大樓。大疃居民區一班人的態度也非常明確:只要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我們工作條件差點心里也舒坦。(張成禮 原綱)
責任編輯:趙振宇
|